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第一能臣在线阅读 - 第129章 意外之喜

第129章 意外之喜

    校场,朱元璋站在点兵台上,震惊的看着头顶那根柱子上放出犹如太阳般的光芒,将漆黑的校场照射的犹如白昼一般。

    电灯,技术含量同样并不算高,玻璃这种东西在明朝时候就已经有成熟的烧制方法,只不过此时玻璃在明朝被称为药玉,算是一种观赏品。

    多以黄绿蓝三色为主,且里面颇多杂质,且杂质越多,里面的花纹越繁复,这药玉也就是玻璃的卖价就更好。

    所以说现在的大明其实早就掌握了炼制玻璃的技术,只是技能树点的有些歪了。

    匠户们每天思考的不是怎么去除杂质,让玻璃变得更加纯净透明;而是想方设法增添杂质,让玻璃看起来五光十色。

    也正是因此,李洪只是简单的点拨了两句,那些匠户们便轻而易举的烧制出了李洪想要的透明玻璃。

    而灯丝的处理就更简单了,毕竟爱迪生这位资本家伪装成科学家的故事李洪小时候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李洪轻而易举的制作出了钨丝电灯。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真正难解决的其实是电的问题,一个瓦数足以照亮整个校场和足球场的灯泡,所需要的电量肯定不是扩音器这种简易设备不同的,用盐水电池并不现实。

    正直盛夏,短时间内想在江南地区买到足够的煤炭进行火力发电同样是天方夜谭。

    直到周大山的出现给了李洪灵感,他命这群劳改犯在军营的厕所旁挖坑,便是为了此事。

    收集士卒的生活垃圾,污水乃至于排泄物之类的有机废弃物,经厌氧发酵处理可以产生沼气,而沼气则完全可以作为燃料,供发电机发电。

    沼气发电,这个在后世或许都算得上是新技术的领域,却被李洪提前了不知多少年就搬到了上来。

    当然,李洪肯定不可能完美复刻后世的沼气发电技术,他这一套说到底还是依靠点燃沼气获得热量,再而转换成电能,还是火力发电那一套。

    且因为技术的不够成熟,这东西很有可能还是一次性的,且能量转换效率极低,收集了这么多天的沼气,也就够李洪点燃几根电灯了……

    可即便如此,也足以震撼朱元璋这个明朝土著了。

    夜晚,除了微弱的烛火和天上的月光之外,世界便应该是黑暗的,此乃是人类的共识。

    可如今校场中这恍如白昼一般的景象,彻底打碎了朱元璋的认知。

    如果不是知道这东西就是李洪搞出来的,恐怕即便是朱元璋乃是九五之尊,当今开国皇帝,此时也会以为此乃是神仙所为,说不定还要下跪叩谢神迹!

    “这……这……你这是如何做到的?”

    即便是心理素质强如朱元璋,看见这一刻,说起话来都也有些磕绊。

    “此乃是物理学,也便是格物致知!”李洪笑着答道。

    物理,格物致知,这些概念其实朱元璋也清楚,每一次宋濂去和李洪有过交谈之后,朱元璋都会特意让宋濂将二人交谈内容与他复述一遍。

    原本朱元璋并未太在乎李洪所说的什么格物致知,毕竟身为帝皇,肯定更关心的是吏治民生和军事,朱元璋小时候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又能奢求他对做学问有什么兴趣呢。

    可是这一刻,朱元璋突然明白了为何宋濂和李洪交谈完后,那一脸折服和兴奋的样子了。

    “此物可将黑夜照亮,百姓们夜间观赛,即便是对比赛不感兴趣,有如此明亮的光源,想必也能让百姓们提起兴趣!”

    李洪解释着自己的用意,但是朱元璋却是全然没有听进去,而是突然有些兴奋的问道:“此物制作可有什么难处,我想给圣上献上,此物可将夜晚照亮如白昼,若是朝中家里一人分发一个,想必便无需浪费夜间大好时光,亦可处理公务!”

    李洪笑容顿时一僵,看向朱元璋的表情就仿佛是在看魔鬼一般。

    好么,他以为九九六就已经是顶级的福报了,这位爷是打算直接将那群大臣们往死里压榨啊。

    “此物有些危险,只可放置于空旷之处,确是不适合放在府邸之中,更别说献给圣上!”

    李洪连声拒绝,但并不是善心大发不想那群大臣们被压榨,而是李洪所说的都是实话。

    他实在是信不过如今的密封技术。因此这沼气是会泄漏的。

    放在空旷的室外,有空气流通倒还好一些,沼气作为一个混合气体,飘散在空气之中很宽就散尽了,可要是在室内,很容易就会发生爆炸。

    朱元璋见李洪所言并无虚假之意,这才有些失望的点了点头,心里却还是放不下他那个让所有官员日夜都可以办公的魔鬼想法,因此便说道:“既然此物还有弊端,那便请洪儿多费些心思,争取早日能让这东西在屋内使用!”

    “是,四爷!”

    ……

    “应天候报,第二期新鲜出炉啦,张翼德怒鞭督邮,三兄弟命运多舛,何国舅谋诛宦奸,能否挽东汉将倾……”

    “报纸,新一期的报纸,识字的免费领!”

    “最新消息,圣上举办蹴鞠比赛,就在今晚戌时的城郊,与民同庆,想看热闹的千万不要错过!”

    “……”

    第二期报纸出炉了,同样是免费发放,而这一回都不用报童满大街跑好几天,几乎刚一上街,十万张免费发放的报纸,便被人抢光。

    甚至于,因为李洪只免费发给识字之人,最近民间里还自发的出现了自学的风气。

    毕竟明朝时的纸笔都很便宜,如果只是为了识字而不是做学问的话,其实大部分家庭都能承受的起。

    这算是李洪的一个意外之喜,只不过提高全民识字率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此时这种风气才刚刚吹起来,效果尚且还不显现。

    只不过这也给李洪提了一个醒,下一期报纸将不再免费,为了不打消这股全民识字的风气,李洪决定,识字之人购买报纸,可以减免一文钱的花费。

    刘老五,本名自然是不叫这个,因为家里人多,上面还有四个兄弟姐妹,而他行五,所以其他人便一直都叫他刘老五,时间久了,反倒是让他把自己的本名都给忘了。

    他在街面上开了一家药铺,生意嘛,不好不坏,但在应天府人家中也算得上是富裕。

    今天是第二期报纸发行的日子,有些身家的他也懒得去和那群人去抢免费的报纸,只是懒洋洋的坐在店门口,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内心颇为焦急的盯着街口。

    直到一个穿着红色坎肩,坎肩上还写着‘应天候报’四个大字的小报童出现在街口时,刘老五方才松了一口气。

    那个红色坎肩相当于李洪给这些报童们发的工作服。万里天和的大明第一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