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八)

《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八)

    ——八卦筮法江湖术揭示与批判

    下卷:后封建八卦纳甲筮法

    第一章:筮术上又一怪胎的诞生——八卦纳甲筮法

    第一讲:西汉京房在天人同构(即“天人合一”)的巫术与神秘主义思潮里架构出了“纳甲筮法”,奠定了后世二千多年里的八卦算命基石

    第四节:八卦纳甲筮法虽是先秦八卦取象筮术的改造,但已然属于巫术的分支

    ——兼论京房伟大的一面,由此在八卦取象筮法上把《周易》文辞当占辞的一种方法给剥离出去

    从以上所知京房完成的是八卦纳甲干支五行筮术,是在先前八卦筮术基础上进行的改造,但已然没有走出八卦筮术的巫术思维方式。八卦纳甲筮术已然是巫术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已。不过八卦纳甲筮法与战国及秦汉之际出现的那些篡改《周易》文辞而增加进去的“卜事之辞”(如阜阳出土的所谓《周易》)相比,是完全抛开了《周易》文辞当占辞的做法,而以一套卦符号和卦名称建立起不与《周易》一书相关联的独立筮法体系,即八卦纳甲筮法。

    纳甲筮法,是在先秦八卦筮术中的六十四卦(卦画及卦名称)基础上,以“八经卦”分宫纳入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通过五行生克产生出“六亲模式”的一种筮术。以此妄想先知,先觉天地人的吉凶变化来,这种纳甲筮术已然是水中月,镜中花。但有一点是应肯定京房的贡献,京房构建的八卦纳进地支五行,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八卦取象筮法与混问《周易》文辞当占辞的一种现象。这对《周易》脱筮入“经”的认识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即无疑对认识《周易》一书与“八卦”筮术这两种不同内容性质的学说提供了参照。

    《周易》是部政治哲学,与八卦筮术本不是一回事,但先秦时期被巫史混淆在一起而用于筮卜,确被京房有意还无意中把两者分离开,这才是京房的功。并且对研究《周易》一书走向义理之路,无疑起到一种启迪的积极作用。才有汉以后魏时王弼的义理解释《周易》的出现,以及唐时孔颖达《周易正义》从义理上注疏的继承。虽这些注疏并不符合《周易》一书的原义,而且又添加上阴阳,爻位取象的卦学东西来释解今本《周易》,在释解今本《周易》过程中不断发展出新的思想学说。但毕竟不是把《周易》解释成筮术讲如何占筮人事吉凶的事。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象数义理释《周易》与讲“八卦”筮术是两个不同性质概念,这应该是能被现代有知识的人分得清楚的事情。不正是京房的八卦纳甲术不与《周易》文辞混淆于一起筮卜,为汉后出现象数义理释解《周易》产生了一种影响作用吗?也正是由于京房利用八卦与六十四卦及卦画符号系统装进了一套新筮法,也更进一步证明了八卦筮术是从《周易》所用“六十四画符号”派生出的筮术,而《周易》是自成体系的一部哲学书。但京房构建的八卦纳甲筮术,使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对其后的中国人产生如此久远的信仰,至到今天,或明天中国人都不会轻易的放弃。这与中国人更相信“天命”这一观念有关,而把“数术”当成能先知命运与改变命运的不二法宝。

    中国人继承了京房的八卦筮术,而早忘掉了京房的悲剧性结局是提出的政治上的改革。因为在后封建的专制时代里“天命”与“数术”,这种“理论”与“方法”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人的世界观与方*论。

    而对于京房构建的八宫卦术能不能预知人事吉凶呢?刘大钧的《周易概论》一书说:“至于‘纳甲’筮法可信不可信—这点,我们没作考证,只知京房本人被皇帝杀了,他既造纳甲筮法,不知他当初占出自己这个下场没有。”(《周易概论》第140页)

    虽然刘大钧说这话显得十分刻薄,虽然刘大钧说这话以后改变了对八卦筮术的看法,并“著”《纳甲筮法》。不过刘大钧所著的《纳甲筮法》的那些内容,正是传统上的东西,正是京房纳甲筮法的框架。

    京房确实被皇帝杀了,这是不争的事实。然京房因术得宠,但并非因术而得死。刘大钧那话目的很明确,以京房造纳甲筮法,而并没有保着自己的性命,说明他没有预先算出自己要被皇帝杀掉而能避开,以此来证明,纳甲筮术不可信。这种证明本身没有错,确实京房构建的八卦纳甲筮术是不能预知人事吉凶结果的。但京房的死,并不是死于造八卦纳甲筮术,而是死于政治改革的主张。京房虽因阴阳灾异之术得宠于皇帝。《汉书》京房传里说:“房数疏先言其将然,近数月,远一岁,所言屡中,天子说之”。

    这京房的本事,能不使皇帝高兴么?皇帝正因不断灾异出现而犯愁呢?皇帝一高兴,京房就得宠。当时的天子是汉元帝,是汉武帝的玄孙,汉宣帝的儿子。这时的西汉已进入未世景象,“灾异”不断,实是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统治阶级内部已到了腐朽不堪的地步,是危机四伏的时期。

    汉元帝登基后面临着严重的自然灾害,即所谓的灾异不断,当时的皇帝要下诏自责,并切要采取措施解决灾异问题。在非常落后的农业国度,全靠自然经济维持社会运转,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就会出现社会动荡,而且家天下的专制体制又极易产生官僚阶层的腐败,更使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加俱。天灾人祸加俱社会动荡,高高在上的一家之长皇帝,也只能祀求天帝降临福祥,保佑天下太平。因为“君权神授”的观念,虽然是统治者的“神道设教”,但久而久之,皇帝之家也就深信不移了,认为灾异不断也是上天的意志了。

    由于连年的灾害,到初元三年汉元帝又下诏书自责,并且要求“丞相,御史举天下明阴阳灾异者各三人”。这道诏书,是让推举懂阴阳灾异的人,来解决灾异问题。京房就是这次以懂阴阳灾异者身份进入朝庭的。京房进入朝庭,就“所言屡中,天子说之”而得以皇帝的宠信。皇帝自然是要迫切解决不断出现的灾异问题,并且会向京房询问如何来消除这些灾异问题。而京房的献策,是出乎常人的意料。若按连年不断的灾异出现,如地震、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关东今年谷不登,民多困乏,北海水溢,流杀人民等等。这本为自然灾害,并不反常,但在经济、科技文化落后的农耕时代,又是大一统的家天下,皇帝就是一个大家长,天下人都是皇帝的子民,都要跟着皇帝吃饭穿衣求生存。一但出现大的自然灾害,这个大家长就会焦虑不安。元帝时期,西汉已进入衰世时期,早在他的祖父汉武帝把国力消耗的差不多了,国家在走下坡路。然而在中国的皇帝时代里,人们更相信灾异是上天的意志,往往从天命观的角度考虑所出现的灾异问题。而现实帝国里的统治权力结构模式,又非常成熟(即有很成熟的历史政治经验的借鉴),无论王公贵族,世袭荫禄地位者,也无论通过权贵推选,还是地方官史选拔的符合为帝国服务的读书人才,都以权力结层构成利益战线。

    西汉后期宫庭的宦官势力与王公国戚及朝廷大臣都有某种一荣则荣,一枯则枯的那种帝王统治下自然生成的并发症。京房进入朝廷,并且得到皇帝某种程度的信任,也自然会引起原班权贵的注意。京房入朝没几年终于陷入权力争斗的旋涡里,导致京房被杀,也并非出乎意料之外。在一般人看来,皇帝是以面对“明阴阳灾异”的高人之间的交流,是如何能消除灾异,可使天下风调雨顺,阴阳和合,天下太平,皇帝就没有了心中的焦虑和愁楚。

    京房虽是以“术”参政,但京房的可贵之处,并不是以一个术士角色来为皇帝解释灾异和如何消除这些灾异。从一般常识来讲,京房应以阴阳、鬼神这种神秘上来阐述灾异问题,如进行祭天祈祷什么的大型活动,还搞什么封禅的活动,以得以天帝的谅解,总之得与神的鬼的活动相关。可京房提出的并不是与一个“明阴阳灾异”角色人的职能范围责任相符合,却提出了“考功课吏法”,这应属于当朝丞相大臣政治家们的职能责任,然而京房提出的“考功课吏法”具然得到皇帝的认可。这又体现了京房的理性一面,大概皇帝和京房多次交谈中理解“考功课吏法”的必要性。也正是京房看清楚了帝国走向衰退的结症,应必须进行吏治改革。

    “考功课吏法”就是对官吏的考核整治,这属于政治改革,要冒极大的风险。既使现代的中国涉及到政治改革,已是举步难艰,何况皇帝的时代,整顿吏治,本身是一种想象,而实践是行不通的,那因是体制的使然。可京房真有点不自量力,所提出改革课题太大了,就是元帝也担负不起。

    西汉至亡国时围绕着帝王周围外戚,宦官势力是盘根错节。皇帝如同身陷在大墙内里的笼中鸟,早已辨不清东西南北,谁忠谁奸。帝王体制所固有的痼疾,皇帝如何能辨的清楚。谁接近皇帝谁就能影响皇帝,这就是帝王制里的怪圈。

    京房提出的“考功课吏法”,元帝还算明智,也想当个明君,做个有作为的皇帝,就同意京房的“提案”。皇帝同意“考功课吏法”,当然得有一套方案,可操作的准则,还得有人推行。

    “考功课吏法”的实施不仅涉及当朝权贵,王公贵族的利益,而且还要涉及到皇帝的专权问题。这就要建立一整套与政治有关的制度,若皇帝专权问题不加以约束,什么“考功课吏法”都是纸上谈兵,还会加快一层层的腐败,最终改革是向死胡洞。

    要想在家天下的体制上进行“考功课吏法”本身是行不通的。而事实上京房提出的方案还没有进行实验,自己就被套死在自己提出的主张上,即提出的政治改革措施还没有开展,就身先死去,改革也随之被扼杀。这在《汉书》京房传里有述。

    《汉书·卷七十五》里有京房传:“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赣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精。”

    史书里记载京房的特长是精于阴阳占候,这正是西汉“象数”八卦易学发展出来的新东西,是所谓“象数易学”里的新筮术,是以卦说、阴阳、四时、节气、七十二候纳入到“八卦”体系里,以为能够由此认识天地人之间的灾异变化来,这就是西汉“占验象数易学”的特点。

    京房尤其是“占验象数易学”里筮术的集大成者,京房以阴阳占候,上疏,所言屡中,而得元帝数次召见和信任。皇帝这时也是有病乱问医,皇帝已深陷帝国的危急之中,上有宫庭里宦官与外戚当政中勾心斗角的重重政治危机,而下有官僚地主与农民的尖锐矛盾,以及人祸和天灾不断的发生,往往皇帝陷入焦虑、困顿、困惑的交织之中。

    《京房传》里说:“永光,建昭间,西羌反,日蚀,又久青亡光,阴雾不精。房数上疏,先言其将然,近数月,远一岁,所言屡中,天子说之。数召见问,房对曰:‘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末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

    由此内容看京房并不是用迷信的禳解之术来消灾,而是向皇帝所奏的是整顿吏治,可以说京房理性的一面。京房奏行的“考功课”后,遭到权臣、中书令、石显(宦官)和显友五鹿充宗(尚书令)的嫉恨。这种事自然是帝王身边受庞与失宠常见的权力斗争,也是帝王专制里不是外戚当政,就是私家奴才宦官当政的必然。最后京房成为权力者争斗的牺牲品,京房自己设套(提出的考功课吏法)而被石显等反套死了。后石显等抓着机会奏皇帝让京房到一郡里推行其提出的“考功课吏法”实验。京房自知已回天之力,在去魏郡太守职上,月余下狱,尔后弃市(在人聚集的地方被杀头),年四十一岁。京房的死不是死于他的术,而是死于他提出的政治改革。京房的死,正体现了专制帝王时代里,精英学者的悲剧人生。京房根本不可能从“考功课吏法”上能匡正帝国的危急,整个二千多年的后封建社会里都不可能解决那种危急与矛盾。帝国里的危急不在于“考吏治”,而在于“考皇制”,才是根本出路。考吏治是治标,而考皇帝制才是治本。

    而京房一个大讲阴阳灾异占候学说的人,而得到皇帝的信任后,想从整顿吏治上改变国家的重重危急局面,那只能是白日做梦。京房也明智的知道只是想借着皇帝的力,推行“考功课吏法”来解决帝国出现的危急问题,若一旦让其离开皇帝身边去到一个郡里推行“考功课吏法”,就感到无比的恐惧降到头上。京房也清楚皇帝是包围在宦官与宠臣之中,随时听信他言,而改变初衷的人。京房终于应验了《系辞传》里那句经典的话:“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京房因做事不密,而失身。

    正如班固在《汉书·卷七十五》里对京房总结与评价的很有见底:“赞曰:‘幽赞神明,通合天人之道,莫著于《易》,《春秋》。然子赣犹云‘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已矣。汉兴推阴阳言灾异者,孝武时有董仲舒,夏侯始昌,昭、宣则眭孟,夏侯胜;元、成则京房,翼奉,刘向,谷永;哀、平则李寻,田终术。此其纳说时君著明者也。察其所言,仿佛一端,假经设谊依托象类,或不免乎‘亿则屡中’。仲舒下吏,夏侯囚执,眭孟诛戮,李寻流放,此学者之大戒也。京房区区,不景浅深,危言刺讥,构怨强臣,罪幸不旋踵,亦不密以失身,悲夫”。

    史家则能从历史观“象”中看的清楚,这一段可说是总结了西汉“占验八卦象数”学的发展过程,总结论述的很是恰当。在历史家眼里那些“假经设谊依托象类”之学是害人的东西。

    《汉书·京房传》所记皇帝让京房到地方一郡去搞他提出的政治主张,京房自感觉离开皇帝,就产生了恐惧,在离开皇帝去任上之前和路上所上给皇帝的密奏。

    “房自知数以论议为大臣所非,内与石显、五鹿充宗有隙,不欲远离左右,及为太守,忧惧。房以建昭二年二月朔拜,上封事曰:‘辛酉已来,蒙气衰去,太阳精明,臣独欣然,以为陛下有所定也。然少阴倍力而乘消息。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臣窃悼惧。守阳平侯凤欲见未得,至己卯,臣拜为太守,此言上虽明下犹胜之效也。臣出之后,恐必为用事所蔽,身死而功不成,故愿岁尽乘传奏事,蒙哀见许。乃辛巳,蒙气复乘卦,太阳侵色,此上大夫覆阳而上意疑也。已卯、庚辰之间,必有欲隔绝臣令不得乘传奏事者。’”

    京房到陕地,又上奏说:“乃丙戌小雨,丁亥蒙气去,然少阴并力而乘消息,戊子益甚,到五十分,蒙气复起。此陛下欲正消息,杂卦之党并力而争,消息之气不胜。强弱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己丑夜,有还风,尽辛卯,太阳复侵色,至癸巳,日月相薄,此邪阴同力而太阳为之疑也。臣前白九年不改,必有星亡之异。臣愿出任良试考功,臣得居内,星亡之异可去。议者知如此于身不利,臣不可蔽,故云使弟子不若试师。臣为刺史又当奏事,故复云为刺史恐太守不与同心,不若以为太守,此其所以隔绝臣也。陛下不违其言而遂听之,此乃蒙气所以不解,太阳亡色者也。臣去朝稍远,太阳侵色日甚,唯陛下勿难还臣而逆天意。邪说虽安于人,天气必变。故人可欺,天不可欺也,愿陛下察焉。”

    京房所上“封事”里满纸尽是阴阳、卦气、天象、灾异学说上的术语,给皇帝上奏章是满嘴的阴阳灾异之说,以陈述其政治观点。也不知皇帝能否看懂他的密奏里那些说法,这正是汉“象数占验易学”的影响结果。

    在京房所上“封事”陈述自己的主张,已是心知肚明的知道自己的死期不远了。但不是通过所造的八卦纳甲筮术知道自己的凶险,而是看到的现实政治上的险恶预知到自己的凶险。所以京房是死于提出的政治改革的主张。京房是历史上提出考官僚制的第一人。虽然没有形成具体内容方案,但京房已看到帝国的危机与官僚制有关,这是京房又一项的伟大之处。

    京房的死是悲壮的,是可钦、可敬的。京房的悲剧性正是后封建黑暗帝制下文人的缩影。在中国帝王专制史上,京房是提出吏治改革的第一人。可叹的是帝王时代里不需要政治改革,帝王的想法,就是王法。帝王的命令,就是天下人遵守的法令。所以京房的“考功课吏法”并没有在帝王时代的二千多年里所传承或有所影响,倒是京房的八卦纳甲筮术对中国人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京房的筮术也许想在家天下的体制里,寻求一个框正王道的一个有效途径。从京房留下来的灾异占,可以看到其目的很明确。是想以“术”匡正王朝里的政治,以此约束皇帝的行为(这就是被后人认为京房携术干政的说法)。???

    《汉书》里记京房以阴阳占候,上疏,所言屡中,而得元帝数次召见和信任。看来皇帝也受其阴阳占候的影响,而深信不疑。京房正是以"术"得到皇帝宠信的例子,汉帝国里的阴阳占候术数能不勃发么?

    不过汉朝没有留下如先秦那样的释解《周易》的文章书籍。京房虽有号称《易传》文章,可从《汉书·五行志》里看到那是讲阴阳灾异的东西,并不是解释《周易》一书的内容。

    《汉书·五行志》里记有大量的《京房易传》,我们现抄录一些虽标称《易传》之名,看是如何的传“易”之说呢?

    “《京房易传》曰:‘君不思道,厥妖火烧宫’”。

    “《京房易传》曰:‘行不顺厥咎人奴冠,天下乱,辟无適,妾子拜。又曰:‘君不正,卧欲篡,厥妖狗冠出朝’”。

    “《京房易传》曰:‘贤者居明夷之也,知时而伤,或从在位,厥妖鸡生角。鸡生角,时主独。’”

    “《京房易传》曰:‘祭天不慎。厥妖鼷,鼠啮郊牛角。’”

    “《京房易传》曰:‘执政失,下将害之,厥妖狗生角。君子苟免,小人陷之,厥妖狗生角’”。

    “《京房易传》曰:‘夫妇不严,厥妖狗与豕交。兹谓反德,国有兵等’”。

    “《京房易传》曰:‘前乐后忧,厥妖天雨羽。’又曰‘邪人进,贤人逃,天雨毛’”。

    “《京房易传》曰:‘枯杨生稊,枯木复生,人君亡子’”。

    “《京房易传》曰:‘天子弱,诸侯力政,厥异水斗’”。

    “《京房易传》曰:‘兴繇役,夺民时,厥妖牛生五足’”。

    从《汉书·五行志》里所看到的《京房易传》,不同于释《周易》也叫“十翼”的那个《易传》。也不同于八卦纳甲筮法的《京氏易传》。这京房《易传》尽是讲“妖占”的东西,与“星占”属一个体系。“星占”是以天上的“星象”,来解释人间的“政象”。而京房的《易传》内容所反映的是看大自然中的反常现象来对应政治现象,这也是时代里的"天人感应"学说下的"实证"。《京房易传》虽名字称《易传》,实与释《周易》的《易传》是两回事。虽然所称《京房易传》,但内容不是解释《周易》的,而是妖占言语,用现在的眼光看,实属妖言惑众的东西。

    如《汉书·五行志》里引述《京房易传》中的占辞内容:

    “京房易传曰:君不思道,厥妖火烧宫”。

    “京房易传曰:‘行不顺,厥咎人奴寇,天下乱,辟无適,妾子拜’,又曰:‘君不正,臣欲篡,厥妖狗出朝门’”。

    “京房易传曰:‘贤者居明夷之世,知时而伤,或众在位,厥妖鸡生角,鸡生角,时主独。’又曰:‘妇人颛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京房易传曰:执政失,下将害之,厥妖狗生角。君子苟免,小人陷之,厥妖狗生角。”

    “京房易传曰:邪人进,贤人逃,天雨毛”。

    “京房易传曰:枯杨梯,枯木复生,人亡子”。

    “京房易传曰:王德衰,下人将起,则有木生为人状。”

    “京房易传曰:人君暴虐,鸟焚其舍。”

    “京房易传曰:尊卑不别,厥妖女生赤毛。”

    以这种形同妖言惑众的说法,岂能匡正皇帝的行为,即皇帝能受这种说法,就检点和矫正自己的行为了吗?并且还写入正史里(而《史记》一书同样记载有不少巫术迷信的东西)。

    即使京房之术(八卦纳甲)不但不能框正王道,却成为王道专制里麻痹人们的精神鸦片。后人不断地建设“命理”文化,以解读“天命”思想。京房的八宫卦术不折不扣的成为“天命”思想的解读工具,八卦纳甲筮法无疑是巫术的分支。但京房并不是因“术”而死,京房的死是政治悲剧。京房造八卦纳甲筮法,虽是巫术东西。但八卦纳甲筮法的诞生,由此把先前依《周易》文辞当占辞的一种方法给剥离出去,单从这方面来看,即使是一种有意还无意的不把《周易》混同于八卦筮术,客观上体现了京房的一项功债。

    总之,后来人把京房建构的八宫纳甲筮术成为人生命运的解读工具,即成为窥视天机的一种工具而运用了。不过汉时没有保留下来八卦纳甲筮例,后人认为“火珠林”是在京房的纳甲基础上完善与发展起来筮法,是唐末问世,并以钱代蓍。也有人认为“以钱代蓍”法始于《京氏易传》,可《京氏易传》里并没有提到以钱起筮的方法。而《京氏易传》里卷下有这样的说法:“夫细不可穷,深不可极,故揲蓍布爻用之于下筮”。又说:“分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卦象定吉凶,明得失,降五行分四象,顺则吉,逆则凶……。”

    这是受《系辞》里说法的影响。大抵京房的纳甲筮法是遵循了《系辞》里说的筮法,同春秋时期(《左传》里的起筮方法)布蓍方法,还没有以钱代蓍。

    唐代于鹄《于江南曲》里:“偶句江边采白苹,还随女伴赛江神。众人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这里的“暗掷金钱卜远人”,确实是用铜钱来卜心事。但从曲的背景来看,不像是三枚铜钱来起卦,而像是抛一枚铜钱看面背来预知心事。但由此诗也反映了唐代用铜钱卜卦代蓍的可能,无论蓍筮或是铜钱起卦没本质区别,都是巫术之属。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