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四十五)
四十三、《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夬》卦内容的诸家易说 1、诸家易说 (乾下兑上)夬:扬于王庭。 虞翻曰:阳决阴,息卦也。刚决柔,与《剥》旁通。《乾》为扬,为王,《剥》、《艮》为庭,故“扬于王庭”矣。 郑玄曰:夬,决也。阳气浸长,至于五,五,尊位也。而阴先之,是犹圣人积德悦天下,以渐消去小人,至于受命为天子,故谓之“决”。扬,越也。五互体《乾》。《乾》为君又居尊位,王庭之象也。阴爻越其上,小人乘君子,罪恶上闻于圣人之朝,故曰“夬,扬于王庭”也。 “孚号有厉,” 虞翻曰:阳在二五称孚。孚,谓五也。二失位,动体《巽》,《巽》为号,《离》为光。不变则危。故“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 “告自邑。不利即戎,” 虞翻曰:阳息动《复》。刚长成夬。《震》为告。《坤》为自邑。《夬》从《复》升,《坤》逆在上,民众消灭。二变时,《离》为戎。故“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 “利有攸往。” 虞翻曰:阳息阴消,君子道长,故“利有攸往,刚长乃终”。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虞翻曰:《夬》变《大壮》,《大壮》、《震》为趾,位在前,故“壮于前”。刚以应刚,不能克之,往如失位,故“往不胜为咎”。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虞翻曰:惕,惧也。二失位,故“惕”。变成《巽》,故“号”。《剥》、《坤》为“莫夜”。二动成《离》,《离》为戎,变而得正,故“有戎”。四变成《坎》,《坎》为忧,《坎》又得正,故“勿恤”。谓成《既济》定也。 九三:壮于頄,有凶。 翟玄曰:頄,面也。谓上处《乾》首之前,称頄。頄,颊间骨。三往壮上,故“有凶”也。 “君子夬夬,独行遇雨。” 荀爽曰:九三体《乾》,《乾》为君子。三五同功,二爻俱欲决上,故曰“君子夬夬”也。“独行”谓一爻独上,与阴相应,为阴所施,兑为雨泽,故遇雨也。 “若濡有愠,无咎。” 荀爽曰:虽为阴所濡,能愠不悦,得无咎也。.ZWwx.ORG 王弼曰:頄,面颧也。谓上六矣。最处体上,故曰“頄”也。剥之六三,以应阳为善。夫刚长则君子道兴,阴盛则小人道长。然则处阴长而助阳则善,处刚长而助柔刚凶矣。而三独应上,助小人,是以凶也。君子处之,必能弃夫情累,决之不疑,故曰“夬夬”也。若不与阳为群,而独行殊志,应于小人,则受其困焉。遇雨若濡有愠,而终无所咎也。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 虞翻曰:二四已变,《坎》为臀。《剥》、《艮》为肤,毁灭不见。故“臀无肤”。《大壮》、《震》为行。《坎》为破,为曳。故“其行趑趄”也。 “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虞翻曰:《兑》为羊,二变《巽》为绳,《剥》、《艮》手持绳,故“牵羊”。谓四之正,得位承五,故“悔亡”。《震》为言,《坎》为耳,《震》、《坎》象不正,故“闻言不信”也。 案:《兑》为羊,四五体《兑》夕故也。凡卦,初为足;二为腓;三为股;四为臀,当阴柔,今反刚阳,故曰“臀无肤”。九四《震》爻,《震》为足,足既不正,故“行趑趄”矣。 九五:苋陆夬夬, 荀爽曰:苋谓五,陆谓三。两爻决上,故曰“夬夬”也。苋者,叶柔而根坚且赤,以言阴在上六也。陆亦取叶柔根坚也。去阴远,故言“陆”。言差坚于苋。苋根小,陆根大。五体《兑》,柔居上,苋也。三体《乾》,刚在下,根深,故谓之“陆”也。 “中行无咎。” 虞翻曰:苋,说也。苋,读夫子苋尔而笑之苋。睦,和睦也。《震》为笑。言五得正位,《兑》为说,故“苋陆夬夬”。《大壮》、《震》为行,五在上中,动而得正,故“中行无咎”。旧读言苋陆,字之误也。马君、荀氏皆从俗,言苋陆非也。 王弼曰:苋,草之柔脆者也。决之至易,故曰“夬夬”也。夬之为义,以刚决柔,以君子除小人也。而五处尊位,最比小人,躬自决者也。夫以至尊而敌于至贱,虽其克胜,未足多也。处中而行,足以免咎而已,未为光益也。 上六:无号,终有凶。 虞翻曰:应在于三,三动时体《巽》,《巽》为号令;四已变《坎》,之应历险,《巽》象不见,故“无号”。位极乘阳,故“终有凶矣”。 2、易说批判 《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夬》卦爻辞所编汇的注释共有六家,依然汇编虞翻注释的最多。 对所谓《夬》卦九三爻辞:“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我们看义理派代表人物王弼的注释。 “王弼曰:頄,面颧也。谓上六矣。最处体上,故曰“頄”也。《剥》之六三,以应阳为善。夫刚长则君子道兴,阴盛则小人道长。然则处阴长而助阳则善,处刚长而助柔刚凶矣。而三独应上,助小人,是以凶也。君子处之,必能弃夫情累,决之不疑,故曰"夬夬"也。若不与阳为群,而独行殊志,应于小人,则受其困焉。遇雨若濡有愠,而终无所咎也。” 看王弼的注释,却与“象数派”注释《周易》有所不同,如此处王弼的注释,虽不以卦象去穿凿附会,但并不离“爻数”、“阴阳”、“刚柔”去穿凿《周易》文辞。王粥注释《周易》是继承《易传》里的《彖》、《小象》的宗旨,而反对“汉象数”去注释《周易》。虽不以“汉象数”去穿凿附会《周易》,却以“爻数”、“阴阳”、“刚柔”去解释《周易》,一样的是背离《周易》宗旨,因《周易》是部政治哲学,是为君子(统治者)讲述修身、治国的政治道理,《周易》里没有阴阳、爻数、刚柔之说。 而“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此句在《周易·夬》文里应系统的分折其含义。 “頄(gui)”:指颧骨。“夬夬”:快速决断。“濡”:浸渍,潮湿。“愠”:怨恨,生气。 本句还是运用比喻说明事理,本句意思是“强壮表现在表面上,是有危险的。若君子不分青红皂白,急速决断而一意孤行,那么,就如同行路遭受雨淋,虽心生怨恨,可咎由自取,怎能怨咎。”这是说,不能表现在虚张声势的表面上,会有危险的。若君子不了解实情而独断专行,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后果,也就怨不得谁了。这里是用行路遭雨淋来比喻,寓意没有做好防备工作,就会出现像行路遭雨淋的后果。 而王弼的注释则以阴阳、爻位附会出君子与小人这对帝制里人格道德说教上的乌七八糟上的一番论述。而此句里的君子是个政治概念,指贵族统治者,并不是道德概念。而王弼附会出的君子与小人是对道德概念。帝制时期里君子是圣人,是忠臣,是完美的善人,是高大上好人;而小人,则是奸臣,阴险狡诈,唯利是图,煽风点火,唯唯恐天下不乱者。总之,在帝制里把人分为两种,君子与小人。王弼注释出的君子与小人与此句内容是个风马牛不相及。 而其它那些以“象数”注释者,皆是以卦象、爻位去穿凿附会。与《周易》文辞内容既是个风马牛不相及,读来又犹如天书一般。 3、附录: (1)附录《周易·夬》历史上的三种不同文本 ①《周易·夬》原创文本格式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惕号,莫夜有戎,勿恤。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苋陆夬夬,中行无咎。无号,终有凶。 ②《周易·夬》春秋文本格式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大过: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革: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兑: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需: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大壮: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乾:无号,终有凶。 ③今本《周易·夬》内容格式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上六:无号,终有凶。 (2)附录《周易·夬》原创文章译解 (原文)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惕号,莫夜有戎,勿恤。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苋陆夬夬,中行无咎。无号,终有凶。 (译文) 四十三、下情上达,视听畅通,应发扬光大于朝廷,这样才有真实的警报,‘有了险情’,来自于封国。但不利于马上兴兵,利于前去了解事情。 刚刚发展起来一点基础,前往不会获胜,还会带来灾祸。提高警惕,防备日落和夜里发生战事,就没有了担忧。强壮在表面上是危险的。若君子决断一意孤行,就如同行路遭雨淋,虽心生怨恨,可咎由自取,怎能怨咎。屁股上没有了皮肤,行走起来就步履艰难;手牵着羊就不会丢失,听到这种说法劝告,能不相信吗?苋草生长在路上,应果断的除去,中正行事,则没有过失。若听不到了警报声,最终灾难真的就要发生了。” (解说) “夬(guái)”,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查为“guái”音,解释是:“《易经》六十四卦的一个卦名”。查《辞源》音为“kuái”,解释是,一指易卦名;二指决定。可能《辞源》里的音,是个笔误,一般注音为“guái”。“《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按“决”意,既有排除阻塞物之意,也当决定以及水把堤防冲开等意。从本篇内容来看,“夬”的意思是果断处理或排除阻塞视听之意。本篇里就是指“下情上达畅通之意”。 本篇题目(即本篇的立论)“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扬”:发扬。“王庭”:君王的居所,朝庭。“孚号”:真实的信号。“戎”:战争,武力。 这是说“下情上达,视听畅通,应发扬光大于朝廷,这样才有真实的警报,‘有了险情’,来自于封国。但不利于马上兴兵,利于前去了解真情。” 这题目立论了一个道理,政治上的视听没有被阻塞,就能得到真实的情况。上面对下面的情况,能得到真实的了解,也就不会被蒙蔽与偏听偏信。所以,下面有什么情况,就能上报于朝廷。而下面发生了问题,不能用武力去解决,应采取兵戎以外的方法去解决,本篇的内容也就围绕着这一命题展开的论述。 “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本段是比喻,“壮于前趾”,这是比喻刚刚站着脚步。“往不胜为咎”,意指前往不会取得胜利,还会带来灾祸。这是承前面句意,反对出兵解决底下的警号事情,若仗着刚刚强盛起来,就以武力去解决下面的问题,前往不但不会取胜,还会引来灾祸。 “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本段是承上段之意的继续论述,那么,如何去办呢?只有提高防备意识。这里用“莫夜有戎”来比喻防患于未然,做好防范,提高警惕,就无需担忧。这还是强调应做好细致的工作,反对用兵的办法去解决下面的问题。这里的“莫”,是指日落时。“莫夜”:夜晚。 “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頄(gui)”:指颧骨。“夬夬”:快速决断。“濡”:浸渍,潮湿。“愠”:怨恨,生气。 本段还是运用比喻说明事理,本段意思是“强壮表现在表面上,是有危险的。若君子不分青红皂白,急速决断而一意孤行,那么,就如同行路遭受雨淋,虽心生怨恨,可咎由自取,怎能怨咎。”这是说,不能表现在虚张声势的表面上,会有危险的。若君子不了解实情而独断专行,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后果,也就怨不得谁了。这里是用行路遭雨淋来比喻,寓意没有做好防备工作,就会出现像行路遭雨淋的后果。 “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本段还是运用比喻。“臀”:屁股。“次且”:行走困难的样子。本段意思是“屁股上没有了皮肤,行走起来就步履艰难。手牵着羊就不会丢失,听到这种说法劝告,还不相信吗?”这里的比喻已然是围绕着“命题”而论,寓意排除阻塞视听,就能知民情,知国情,就会有正确的决策,就有了保护与保障,也就不会有什么险情与悔恨。 “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苋”:一年生草本,苋菜。“苋陆夬夬”:苋草长在道路上,应尽快除掉,避免阻塞道路。这是借物比喻,寓意排除阻塞视听的东西。“中行无咎”:不偏不倚行事,就没有害咎。 “无号,终有凶。” 本句是从相反一面阐述言路被阻塞的后果,这是说“再没有了警报声音,灾难终于发生了。”为何会“无号”呢?只有是阻塞了视听言路,政治腐败了,集权了,才下情不能如实的上达;而上面又会偏听偏信,不能“中行”,其结果就导致凶险出现。 本篇是围绕着言路视听来阐释其政治道理,若言路渠道不畅,蒙蔽视听,政治上自然会是“终有凶”的结果。本篇强调的是工作做细,防备做好,反对兴兵,反对独断专行。倡导广开言路,就会听到下面的真实情况。相反就没有了警号声,将会听到的是假大空,这就是“无号,终有凶”的结局了。这里是多么强的政治忧患,本篇就是通过正反两方面,来讲述言路视听上的利害关系。《周易》作者在淳淳告诫治国安邦的君子们,牢记什么是有利,而什么是有害的。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