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都市小说 - 重返1977在线阅读 - 第六十九章 旺季不旺

第六十九章 旺季不旺

    时间进入了十月中旬。

    辽东半岛的海,到了最让人眷恋的时候。

    单说外表,透明得简直象块大玻璃,让人能看得既深又远。且风平浪静,浪花也变得亲切了许多。

    至于天气,虽然还不算凉,但湿润的海风已经渐渐变得干爽起来。

    这使人的皮肤滑溜起来,不再那么潮乎乎的。海边的蚊子完全失去了凶猛劲头,连叫唤的劲头都没有了。

    沙滩的温度也很适度,怎么躺怎么让人舒服。如果吸上就一口气,就连肚脐眼里头都是清爽的。

    最让人可喜的是海下的变化。

    尽管海水还保存着夏日的热度,但海里的生物对细微的温度改变却异常敏感。于是数不清的海参便从沙底下,礁缝里爬出来。排着队从大海深处往各个海湾的浅滩进发。且温度变化越大,越来劲儿,那真可以称得上是前仆后继。

    这样一来,就连水平不怎么地的人,只要能“扎”个三五米下去,也能抓到海参了。

    要说这些海参也真是挺可怜的。

    因为它们永远不会总结经验,不会换一个时候爬出来,不懂得耍一个花招,来狡猾地躲过“海碰子”们的捞捕。而是永远是一成不变地按着季节,守着规矩,无知无畏地来送死。

    不过,作为海参的命运掌控者,也无需为此过于得意。

    因为大多数人在面对生活的考验时,通常呈现出的是只目光短浅,随波逐流。他们并没有比海参聪明多少,那么命运也必然是相仿的,还真不见得谁比谁更可怜呢。

    这话一点不过分,比如说吧,就像现在。

    尽管今年的海参远比往年更多,是个老天爷赏饭吃的“肥年”。但由于是在低价时期,增产在很多人看来也不全然是件好事。

    现在的状况是,“国家队”干得热火朝天,周副总前期预计的产量翻倍不但完全有可能会实现,甚至还有超额完成任务的苗头。

    随着大批淡干海参补入水产公司的仓库,又有大批量的鲜海参进入晾晒程序。水产商店里的海参未见一丝断档,仍旧充足异常。

    周副总的降价措施也就显得更加不可撼动。甚至还有不少人因此揣测,水产商店会不会再有进一轮的降价出现。

    于是,这就像叶圣陶笔下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那样,直接引发了后续的诸多不良结果。

    第一,作为本可以挽救市场价格的生力军,每年固定时期来海边收货的人采取了观望态度。

    连前期已经出手的人也停了手。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人还愿意现在收海参,但数量少,价格也瞄准了国庆前的最低价。

    第二,海碰子们都对海参的前景持悲观情绪,他们下海的激情遭受了重大打击。

    即使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下海,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戗鲍鱼”上,他们对海参已经变成了“搂草打兔子”的态度,没人再刻意在手中留存,出手的价格也就更加随意。

    所以整个十月之间,水产公司降价引发的市场恐惧还在继续发酵。才刚向上走了一走的价格无声无息又掉落了一些,更隐隐显露出想彻底掉头向下的趋势。

    而“海碰子”们本应该欣喜若狂,兴奋得要死的捞捕旺季,竟然没见到一点的热乎劲,反倒异乎寻常的冷淡。

    完全可以说,现在还在意海参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把眼珠子死死盯住在了一块钱左右的价格起伏上,脑子里都想象着海参价格再次下跌的景象。却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已经抛售掉不少现货的市场,增产只是表面现象。

    实质上,由于“海碰子”群体的自我放弃,其实整体市场上的供应量是在减少的。看起来固若金汤的低价市场,已经脆弱得经受不住什么风吹草动了。

    明明有赚大钱的机会却抓不住,事后却总会为当初的错误选择而后悔,大多数人愚蠢的一面,难道不是一种像海参一样的悲哀吗?

    那么,少数的聪明人又在忙些什么呢?

    其实从“老铁山”回来之后,洪衍武他们没干别的。主要还是晾晒海参,把鲍鱼壳换成海参,另外就是休息,准备再次“碰海”。

    他们的心里都很踏实。有洪衍武坐镇,没人因为市场的低迷产生恐慌。

    不过,有一件事却是让洪衍武自己感到了相当不安,那就是“老刀鱼”家存放的海参有点太多了。

    要知道,他们城里的储存点,只是“大将”、“三戗子”和“虾爬子”那不怎么宽绰的家里。能存放的数量有限,大部分的海参还是要放在“老刀鱼”家。

    再加上“国庆”钱的大肆收购。“老刀鱼”家现在已经快存放有三吨海参了。为了这五六千斤的海参,光麻袋就添置了一百条,把“老刀鱼”两间东屋塞得满满腾腾的,都快进不去人了。

    这可都是大家的胜利果实啊,看着确实让人欣喜若狂,但无疑也有几个不好的地方。

    一来,这么多海参存在这里,隐蔽已经着实不易,后面要是再继续增加存货,难免引人瞩目,弄不好就得曝光了。

    二来,当他们一起去“碰海”时,“老刀鱼”家只有他老伴一个人在,守着这些财富,人和东西也不安全。

    三来,就是“老刀鱼”家临海,潮气有些重,不利于海参长期储存。而且渔村距离城里也远,取货也不大方便。

    于是洪衍武就动了未雨绸缪的心思,想给存在“老刀鱼”家里的海参换一个地方。

    不用说,最好的选择,当然莫过于能找到一个在城里,地方大,干燥的,又不引人瞩目的一个地方了。可在当年根本没有库房可以随意租借,这又谈何容易呢?

    洪衍武的选择实在是不多,他思来想去,很快便决定下来,两个举措并行。

    一是通过“大将”,先看看“起重社”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暂借,尽快花一笔钱私下里包租下来。

    二就是他找杨卫帆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存在他军管区里一部分海参。

    但说实话,这只是不尽人意的无奈之举。

    因为“起重社”的仓库虽然取用方便,可人多眼杂,库房里的东西也有小不溜丢失的情况。

    杨卫帆的军队库房保密性倒是不错,地方也大,可就是同样在海边,离城里较远。另外进出太不方便,要真把货存进去,那几乎就算是脱离自己控制的状态了。

    却没想到,“大将”那边还没开始行动呢,这件棘手的事儿一到杨卫帆那儿又顺利解决了。

    敢情当洪衍武、陈力泉和“大将”按照许诺把三百斤海参给杨卫帆送去之后,他们才刚刚一开口提到自己的难处,这小子就说太好办了。

    杨卫帆告诉他们,说他来参军的时候,妈妈为了方便他的生活,给了他滨城里一套住房的钥匙。可他觉着一个人太冷清,即使进城,也不怎么爱去住。

    不过那地方绝对够宽敞,够僻静,完全满足洪衍武的所有期待。

    洪衍武几个一听大喜过望,饭也顾不上吃,就紧着催杨卫帆开车带他们去看房。

    万没想到亲眼一瞅房子,除了洪衍武还算镇定,陈力泉和“大将”可全都惊呆了。

    因为那根本不是普通房子,而是位于靠近市区中心地带,别墅样式的一栋日式小洋楼。

    (本章完)镶黄旗的重返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