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 该做的都做!
英示皇帝对于开中法不满意,很多人都知道这些事情。 虽然,开中法鼓励商人运粮到边塞,这一做法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为边塞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应,缓解了之前粮草紧缺的状态,有利于边防稳定。同时,将食盐的贩卖资格下放,促成了食盐的商品贸易,贸易的产生既调动了商人的积极性,也因为食盐税收给政府带来了利润。 可是这样的开中法,很容易造成官商勾结、滋生腐败。毕竟小商人,是没有那么个能力参与到这些生意当中。 再者就是开中法会使得一些政府机构的地位下降,随着食盐贩卖资格的下放,食盐的运输、贩卖环节由商人承担,盐官只需要负责管理,所以导致了盐官实权被削弱。 包括盐场的工人,他们的收入和地位也是在不断下降,负担在不断的朝着他们积压。对于这个群体来说,开中法也是极其不友好的。 前段时间英示皇帝表达了对开中法的一些质疑,最近这段时间听说不少仕读学士在给皇帝陛下讲读历朝历代的盐铁专卖制,这也使得不少人听到了风声。 有不少人感觉到心疼,世家或者那些个文官武勋,一个个的也都是感觉到肉疼。 别看老朱对贪官几乎是无法容忍的,对于贪官污吏的打击也是极其严厉的。但是很明显贪官污吏从来是除不尽的,还是有不少人朝着盐引十分的感兴趣。 开中法肥了不少商贾,也让不少的地方官吏或者武勋、世家在其中分得了一杯羹。 所以在朝堂上,自然不少人开始据理力争,在说着开中法的种种好处。一旦取消开中法,会让朝廷有着巨大的负担,会对边防造成一系列的不稳定等等。 虽然有那么点夸张,但是也算得上是有一定的道理。开中法要是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老朱和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此前也就不会大力的推行这个制度了,就不会在这些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有些人可能是事关自己的利益,所以在‘据理力争’。而有些时候,就是单纯的觉得现有的制度很好,那就没必要改变什么了,现在这样安稳的挺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朱允煐可不在乎那些人的想法,虽然确实有着那么一些反对的声音,可是那些个该做的事情,肯定还是需要做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开中法肯定是需要收回来朝廷的,盐铁专卖是一个底线,肯定没办法继续让一些官吏去和商贾勾结,肯定没办法让一些人去做些损公肥私的事情。 盐铁专卖,接下来肯定是需要慢慢的收回来。至于说似‘慢慢的’,其实也就是几个月后,也就是很快就要到来的英示二年,这也算是给不少人做那么一些个调整的时间吧。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户部这边似开心了,虽然现在看起来大明的朝廷稍微有点钱了。只是谁不喜欢库里的银子多一些呢,这绝对似好事情。 拿走了开中法,朱允煐也没有忘记安抚一些人,他对于商业发展过于活跃不是很支持。只是朱允煐也希望商业市场可以稍微的活跃一点,大明也需要市场经济稍微的活跃一点,这没有什么坏处,这也是朱允煐应该做的事情。 市舶司这边可以放出来一些好处,这一点朱允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对于市舶司,朱允煐实际上一直都是很重视。原本只是他的‘私产’,基本上都是水师在参与。随即是慢慢的放开口子,让户部参与,让朝廷可以在这个大蛋糕当中占据最大的利润。 而现在,不只是要让原本就有的皇家宗室分的一杯羹,这个时候也需要让一些民间的人参与进来。这在朱允煐看来才是最正确的,朝廷兜底的好处就是这些。 “国有企业,我觉得挺好。”朱允煐自言自语,分析着说道,“以前总是有人吐槽那些,说国企什么的不好。但是国企在,一个健全的工业体系,可以让国家发展起来。短板或者是需要时间才能发展的,国家兜底大力发展。” 发展起来了,国家的力量看起来是稍微的抽身出来一些,让民间的力量参与进来。 继续保持发展是一回事,最主要的还是不管是国企还是民间力量,这都是属于国家,这都是属于大明朝的力量,对于朱家的天下是比较好的。 “在辽东那边,或者可以说我是弄出来建设兵团。”仔细想着,朱允煐笑了起来,“虽然我可以给些鼓励的政策,只是短时间发展不起来。还是需要行政力量,需要暴力机关。短时间不打仗,本身又有屯田的军户,最合适不过了。” 不只是在辽东或者是福建、广东那些地方,荆楚那些地方也需要建设兵团的身影。那里的基础相对来说好一点,朱允煐现在大力的发展,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可以看到成效。 谷建设兵团肯定不错的,虽然这些人会比较苦比较累,只不过这些人的牺牲对于大明的未来发展,肯定是更加有利的。 “市舶司这边弄出来一点动静,现在南洋的香料、宝石什么的,基本上也可以稍微丰富一下大明的物资。而且这些东西,基本上是有钱人的待遇,可以从他们兜里掏出来钱。”朱允煐想着,乐着自言自语,“建设兵团、国企,都应该有。” 这么一想,朱允煐也确确实实是比较合适的,这些东西不一定是能够完美的适合现在的大明。但是稍微的初级版,说不定还可以给大明带来一些个好处。 这些个事情,朱允煐觉得挺重要的,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是搞开发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是梳理一下大明国内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 别看大明开国三十年,现在看起来也确实是蒸蒸日上,可是也确实有不少的冲突和矛盾。 老朱的铁血和对文人的压制,这使得不少读书人心里都是不太舒服的。包括朱允煐这个皇帝,他对于文人的态度,也是让不少读书人心里有些嘀咕的。 再者就是虽然蒙元被赶走了,只不过蒙元留下来的一些习俗,或者是一些遗老遗少的观点,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元朝看似是百年国祚,不过确实可以影响比较长远。再者就是两宋时期,辽人占据燕云、金人也占据了北方许久,这都是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汉文明可以同化很多人、很多民族,但是汉文明有些时候也是会被其他的东西影响。骨子里的东西要是去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时间就能够有着什么立竿见影的工作。 朱允煐很清楚,有些事情就是需要些时间,有些事情不能操之过急。耐心,朱允煐自认为还是有一些的,他也确实觉得自己可以多那么一些耐心。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道理朱允煐很清楚,他也是这么做的。 心情不错的朱允煐让人送来了工部的一些个奏报,他对于工部的一些个发展,或者说是对于那些个工部学院的未来也是比较看好。这方面可是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有些时候也确实是需要朱允煐更加的关心。 他是皇帝,他也只能是有意识的引导着这方面的投入和发展,形成有效的生态环境。 “下西洋,大船也应该准备准备了。”朱允煐揉着太阳穴,有些烦躁的说道,“这个事情得开始努力了,东瀛跑了很多趟,南洋也熟悉了。现在也该进一步的发展了,得考虑去印度大陆,得考虑更远的朝着非洲方向进步了。” 郑和下西洋,大概也就是这么个年代,也就是稍微晚不到十年的样子。 所以基础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因为市舶司、东瀛等等问题,因为朱允煐这么些年对于水师的重视,大明朝的水师相比起历史同时期肯定是要强不少的。 或许也需要和在东瀛准备开国的四叔联系一下,不能只是想着往非洲走啊,美洲大陆那边还有不少的好东西,那也是朱允煐在意的。 现在可能看似没有太大的用场,只是对于大明的未来,绝对是能够有着足够多的的帮助。 这些事情朱允煐做不到、做不好,指望后世子孙就不现实了。或者说指望他们去做,那还不如现在自己动手,可以给大明带来更大的帮助,可以让大明更富强。 自言自语的朱允煐从暗格里取出小本子,仔细的研究、仔细的看着。 “以后还是要给垠儿开小灶,有些事情别人不能知道,但是这小子得知道。”嘿嘿笑了起来的朱允煐乐了,叹了口气说道,“咱这个皇帝给后世子孙留下的,可能不只是大明的江山了,也包括我的这些个理想、知识。” 至于以后的子孙能不能成器,会不会重视他的学识,这就是朱允煐没办法控制的事情了。这么些个好东西,说不定会被某些不肖子孙当做垃圾一般对待呢。 这些事情说不清楚,不过该做的,朱允煐肯定还是要做!我喜欢的猪头的皇明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