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皇明皇太孙在线阅读 - 557 皇帝的工作

557 皇帝的工作

    在早朝上,吏部尚书茹瑺尽了一个本分。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在任上政绩斐然,作为从二品的福建行省最高行政长官,朝廷也应该认可卓敬的政绩,予以褒扬。

    很多人小心翼翼的观察着皇帝的脸色,卓敬是什么人,大家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这个洪武二十一年的榜眼,曾经在太孙府效力,曾经是户部侍郎,是被大家认为的六部尚书热门人选。

    茹瑺成了吏部尚书,严震直在工部地位超然。曾经发展势头并不逊色的卓敬只是两年前顶撞了英示皇帝,瞬间远离中枢,现在也只能在地方为官。

    朱允煐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看起来并没有太多的认可卓敬的样子。

    看起来英示皇帝还是非常记仇、非常小心眼的,对于曾经在太孙府效力的旧臣,看起来也没有太多的宽容。卓敬想要重回中枢,大概也需要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多的政绩。

    或者是继续在地方蹉跎,只能是牧守一方了。卓敬想要重回中枢,大概也需要等到英示皇帝真正消了气吧。

    才两年时间,真的不要指望朱允煐就这么简单的消了气,要不然帝王之怒就显得太廉价了。更何况卓敬如今才刚刚五十出头,也可以说年富力强,在地方蹉跎一下也没有坏处。

    更何况朱允煐觉得卓敬还是有些能力的,当好一個行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没有坏处。这也是为了树立一个制度,没有足够的地方执政经验,就不要指望六部尚书之职。

    大明朝此前没有这样的制度,但是不代表以后没有这样的制度,卓敬就是要成为最好的‘榜样’。

    完全可以可以再等一等,等到六部尚书的位置空缺一个的时候,卓敬说不定才有机会重回中枢,可以肯定的事情就是想要回到中枢,卓敬绝对不能再犯错。

    哪怕这么两年多的时间,卓敬实际上也在不断的反思,可能不认为自己有错,他坚守了一个读书人的骨气和良心。

    不过也有可能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错误,他的主君需要考虑的是江山社稷,需要考虑的是数百年的异族肆虐导致的中原腥膻十足,英示皇帝需要强硬的手腕才能重正华夏正统。

    英示皇帝的态度能够说明很多的问题,或许现在的卓敬也可以好好的反思一下。朝堂上的其他文武百官,大概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来英示皇帝的一些心思,和皇帝对着干显然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下朝后,郁新和夏元吉被叫到了武英殿,这两位也绝对是大明朝堂上的重臣,绝对的手握重权,也是被无数人看好的两位。

    郁新就不用说了,虽然不是出身太孙府,但是作为一个在洪武朝就能够爬上户部尚书的高位,这就能够说明很多的问题。更何况到了英示朝,依然可以把持着户部,这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

    而夏元吉呢,早年间也算是有些名气。虽然不是进士出身,不过他自身有才华,再加上郁新的赏识,才三十出头的夏元吉上升势头非常明显,户部侍郎显然不会是夏元吉的仕途终点。

    现在就已经主持着银行推行,辅佐郁新完善户部的工作,夏元吉现在越来越抢眼了,也算得上是越来越被英示皇帝赏识了,说不定户部尚书的位置就是在为夏元吉而准备。

    夏元吉是无可争议的政坛后起之秀,哪怕他已经三十而立。但是能够身居高位,这本身就不容易,毕竟他不是勋贵出身,不可能刚刚步入朝堂就有着很高的品级。

    更现实一点的来说,如果不是他足够的出类拔萃,也很难被皇帝看在眼里,这就是事实。

    看着夏元吉,朱允煐直接开口说道,“维喆,眼看着就要开始纳税,银行这边盯紧着一些。咱大明的银票,不能在这个时候出现乱子。”

    夏元吉立刻点头,很有信心的说道,“请陛下放心,臣等断不能在此时出现疏漏。”

    对于夏元吉的表态,朱允煐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这个夏元吉总的来说也是比较靠谱的,在这样的一些大事上,夏元吉也分得清轻重,这个时候要是犯错了显然就是自毁前程。

    还有很多的政治抱负没有施展,夏元吉自然不想中断自己的仕途。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敢毁了他的仕途,那么在此之前夏元吉一点都不介意毁了那些小人的一切。

    郁新看起来稍微有那么一点羡慕,哪怕他贵为户部尚书,也是两朝老臣了。只是就算他这样的重臣,皇帝陛下也不会轻易的称其表字。

    不见的就是所谓的尊重老臣,也可能单纯的就是在皇帝的心目当中,夏元吉也就是臣子而已。能够被皇帝称之表字的,基本上也都是被皇帝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算得上‘心腹之臣’。

    简在帝心,自然也就意味着仕途会比较通达,这样的一个待遇也算得上上英示皇帝比较看好某个臣子,这些臣子也算是进入到了仕途的快车道了。

    朱允煐笑着,不过还是继续交待,“百姓种点粮食也不容易,手里有点余钱也该精打细算。记好了,若是银行上下有人胆敢为难咱大明的子民,就莫要怪咱心狠了。”

    夏元吉立刻感觉到有点压力了,这压力几乎上比肩早年间见到洪武皇帝一般,心理素质不够好就要瑟瑟发抖了。

    这绝对不是在开玩笑,帝威越来越盛,自然也就意味着会给文武百官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哪怕看似英示皇帝比洪武皇帝要宽仁一点,但是这个宽容也是相对来说比较有限。

    洪武皇帝没有继续坐在龙椅上,不代表大明的文武百官就可以轻松起来了,因为英示皇帝上洪武皇帝教出来的,这就是一个翻版的朱洪武。

    哪怕看起来不如洪武皇帝严苛,也没有动不动就株连等等,英示皇帝上非常小气的。

    英示皇帝还是比较大方的,只要文武百官持身端正,自然也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只要这些人不去贪赃枉法,英示皇帝看起来也不会那么苛刻。

    毕竟这一位和洪武皇帝很像,这两位都是那种有着伟大抱负的皇帝,也都是英明神武的。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两位对百官苛刻不假,不过也是历史上数得上号的爱民如子的皇帝。

    不管是对于郁新还是对夏元吉,朱允煐都算得上比较有信心,这两位的能力还算是不错的,只要他们踏踏实实的努力,自然也就没什么问题。

    郁新现在期待着能够继续把持户部,可以平稳的退下来,可以在青史上留名,这也算得上是一个读书人的抱负。

    至于夏元吉呢,他的仕途还没有达到顶点呢,他也知道自己还有更多的机会,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有所懈怠,他还需要继续努力。

    在户部的两位主官离开后,朱允煐还没有太多的时间批阅奏折,李景隆就来求见了。

    对于这一位所谓的大明战神,朱允煐实际上也不会特别的苛刻。不管怎么说,李景隆的出身是极其特殊的,他也是朱允煐控制兵权的一个得力助手,朱允煐也不打算自乱阵脚。

    毕竟现在看起来的话,也没有更多的合适人选,宗室想要去控制一些兵权,李景隆不管怎么说都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李文忠留下来的遗泽也确实足够的丰厚。

    “九江表兄。”朱允煐笑着打招呼说道,“王大伴,给曹国公赐座。”

    李景隆虽然是在谢恩,但是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哪怕也曾经一度怀疑自己是被朱允煐闲置等等,但是现在可不需要担心这些。

    再者就是这么些年来,哪怕今上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实际上看似对李景隆也是足够的尊重,李景隆可是早早的就有‘假节钺’的荣光和待遇,这是一般的勋贵想都不敢想的待遇了。

    更何况李景隆也不是完全的傻子,他的政治智慧还是非常不错的。早年间就以饱读兵书而名扬应天府的李景隆也越发清楚朱允煐的心思,说到底就是需要一个足够身份和能力的人去限制其他的宗室。

    “陛下,天下承平许久,开国勋贵这些年早就不在朝堂。”曹国公表情严肃,说道,“此次出征高丽,臣以为颇有几人该当历练。”

    开国勋贵现在还在朝堂上的确实寥寥无几了,傅友德算得上‘老当益壮’。曾经常遇春身边的小将蓝玉如今也是慢慢步入老将的行列,郭英、耿炳文这些老将更是垂垂老矣。

    这个时候的大明,不要说勋二代了,就算是勋三代也是陆续的步入朝堂。在五军都督府,也确实有着一大票二三品的勋贵子弟。

    这里头自然也有着一些还算有些天赋、有些家学渊源的潜力之人,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人尸位素餐,他们的能力和潜力也确实不值得皇帝更多的培养或者放权。

    朱允煐看着李景隆,有些无奈的说道,“早年间,咱大明的五军都督府何其风光,也就是一些有宿功的勋贵大将才能统领五军都督府。现如今,咱的五军都督府多是功臣、勋戚的子嗣被特授,荫官实在是太多了一些。”

    这是事实,五军都督府一开始可以说是高于文管系统,早期的五军都督府时期,任职的都督官无一例外,均为立有军功的军事将领迁升。

    但是现在就不太好了,现在的五军都督府远不如洪武时期的五军都督府有含金量。其实乍一看,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基本上也都是有着军功。只是整体来说,荫官也确实多了不少。

    “这也是咱此前让表兄执掌武苑的缘由,虽然早年间咱也是倡议勋贵嗣爵需要考评,只是这也谈何容易。”朱允煐有些无奈,说道,“那些人要说投机取巧,也确实这般知道糊弄糊弄咱。”

    这不是夸张,这其实就是事实了,因为这些个事情就是已经发生的,也是在不断发生的。

    早年间朱允煐也确实担心武勋系统吃喝玩乐不堪大用,也对武勋嗣爵提出考评,避免一些武勋承袭父祖爵位时闹出不能骑马、不能开弓的笑话等等。

    可是这么些年下来,这些考评也算得上是徒有其表,这些考评实际上并不足以保证勋贵子嗣一个个的也都是能力不俗,不足以表明大明的勋贵系统依然保持着足够的活力和新鲜血液。

    其实朱允煐也明白,勋贵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与国同休’,这些勋贵子弟最大的底气就是他们的父祖立下了偌大的战功,这也意味着他们的身份特殊。

    老朱可以杀功臣,朱允煐实际上对于不少武勋也是比较严苛,所谓的‘免死铁券’之类的,最终解释权一直都是在老朱和小朱的手里,随意的去解释。

    但是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动不动就削了武勋的爵位。哪怕早些年朱允煐也是想着要减轻朝廷负担,也确实是削了一些爵位,但是那也是很多的武勋横行不法,算得上是那些人咎由自取了。

    也不好太过分了,可以稍微降等一下,但是也不能将一些勋贵直接一削到底,要不然这多少也是打击武勋系统的积极性。

    毕竟谁也不敢都保证自己的子孙出息,说不定也是有着一些纨绔子弟出现,如果不能承袭爵位,多少也是让人心有不甘。

    大明朝廷养着一些米虫,好似也不是不可以,毕竟那些米虫的父祖为了大明立下大功,这一点也是需要承认的一件事情,也不好事事都去严苛起来,该宽仁一点的还是需要宽仁一些。

    李景隆这一次过来的原因,就是要推荐一些武勋子弟去高丽镀金,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保证大明王朝的五军都督府保持着活力,要确保大明军方系统的持续强势,就需要勋贵系统不断的涌现出来一些人才。

    哪怕一些勋贵烂泥扶不上墙,可是不管怎么说,也是有着一些值得培养的勋二代、勋三代,这些人绝对值得大明王朝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期待。我喜欢的猪头的皇明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