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都市小说 - 走出香江在线阅读 - 第214章 炒作

第214章 炒作

    整个事件是从一张照片开始的,蔡致良曾与凯瑟克先生喝下午茶,这也成为所有消息的来源。

    造成的最终结果便是置地股价开始上涨,每股来到7.2元。股价的升高对怡和是最有利的,无疑增加了被收购的难度。

    按照谁受益,谁的嫌疑最大的原则,蔡致良有理由怀疑这是怡和在搞鬼。

    或许怡和早就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蔡先生,听说你准备以15元每股的价格收购置地,是否确有此事?”蔡致良还未走进大厦,突然一个记者从旁边跳了出来。

    蔡致良一愣,随即笑道:“15元每股是不准确的,我的报价是10元一股。”

    漂亮的记者露出迷人的微笑,接着问道:“凯瑟克先生同意了吗,听说你们聊的很愉快。”

    “凯瑟克先生对于报价非常满意,会跟董事会其他成员商议。”蔡致良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溢价近四成,天门置业的报价是非常有诚意的。”

    蔡致良说完,绕过记者,回到办公室。

    天门置业仅有不到8亿的市值,而置地即便是股灾后暴跌,却也有将近170亿。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对于天门置业的股价无疑也是有利的。

    “天门置业供股,准备的怎么样了?”

    郑一鸣道:“已经差不多了,下个月初便可以投入市场。”

    “找个合适的时机,将供股的消息放出去。”蔡致良解释道,“刚在门口遇见记者,估计等下午便会有天门置业收购置地的消息传出。”

    郑一鸣笑道:“模棱两可,我知道。”

    “你先忙天门置业,半导体产业方面,就不要操心了,还是由明秀周刊出面好。”蔡致良随即提起半导体。

    “鲍先生筹备的那个周刊?”郑一鸣疑问道。

    蔡致良道:“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足以撑起明秀周刊的创刊本。不过资金还得从这边出,你到时接洽一下。”

    “好的。”郑一鸣顿时松了一口气,毕竟他现在确实很忙,因为蔡致良更多时候就像是一个甩手掌柜,虽然不甩手的时候,赚到了更多的利润。

    “这是蔡氏影业和明秀报社今年的审计,没有什么问题。”

    “那就好。”如果真有问题,对蔡致良来说也不好处理,毕竟人才很多,但是能够让他信任的,实在不多。

    随即郑一鸣说的红梅电器的消息,就在蔡致良外出的这几天,媒体报道红梅电器与隆昌集团争夺物业,随后又购入一块地皮准备扩建工厂,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于是,股价条件反射般应声而涨,一顿猛如虎的操作下来,蔡致良也不亏,还赚了了几十万股红梅电器的股票。

    蔡致良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事实,至于茶楼那边,只能先就这么耗着了。

    下午,蔡致良去了明秀报社,陈强和鲍国威都在。

    月前,明秀报社准备收购天天日报,却是未能如愿,哪怕是溢价30%,黄老板依旧没有松口。

    蔡致良知道后,只是让陈强持续关注着,直到黄老板撑不住为止,总还是有机会的。

    “阿良今天怎么有空过来?”陈强笑着问道。

    蔡致良落座后,笑道:“有件事情,还望二位鼎力相助啊。”

    “这本就是你的产业,谈什么帮不帮忙。”陈强客气道,“是宣传天门置业收购置地的消息吗?”

    “这你都知道,消息传的够快啊?”蔡致良有些惊讶。

    “这还快啊……”陈强递过一份报纸,道:“都严重滞后了,我们只能等到晚上了。你以后有消息,先通知我们,肥水怎么能流到外人田呢?”

    鲍国威道:“阿良,天门置业还不足以收购置地吧,你到底怎么计划的?”

    “报道归报道,我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蔡致良将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的怀疑说了一遍,道:“浑水摸鱼,捞到一条就是大赚。”

    “我之前还跟老鲍讨论过,你到底从做空美股中,收益了多少?不过听到你准备收购置地的消息,还是有些震惊的。”陈强端着一杯茶,递给蔡致良,道:“尝尝我新买的茶。”

    “你的茶,自然要好好品一品。”蔡致良接过茶杯,确实很香。

    鲍国威是不喝茶的,依旧是一杯咖啡,边搅边问道:“你今天过来,到底什么事啊?”

    蔡致良道:“我准备进入半导体产业,却又不太了解这个行业,而且需要的资金规模又大,所以准备做个调研,由报社这边来牵头,资金从金河投资公司出。半导体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从欧美发达国家,到RB韩国,各国无不竞相投资,以博得未来发展的先机。如果你对明秀周刊的创刊本依旧没有合适的主题,不妨考虑一下半导体这个产业。”

    鲍国威道:“我不了解半导体技术,但是对于前些年RB与美国的半导体纷争,还是知道一些。RB能够在半导体领域,后来居上,除了那些财阀的资本,还有政府方面的政策与投资。包括现在的韩国,台湾,没有政府方面的资助,初期大规模的投资足以压垮公司。”

    蔡致良道:“所以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引起政府的重视,才好就碟下菜。如果政府重视,给与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按计划投资便是,否则的话,便缓一缓。”

    如果企业自己的建厂的话,那必然是得不偿失的,但是如果政府有扶植政策或者财政补贴的话,就大不一样了。

    “如果确实是关乎未来发展的产业,总会引起重视,只是迟早的问题。”陈强倒是有些兴奋,道:“我觉得,明秀日报可以试试,先科普半导体技术,而后介绍半导体的发展史,欧美以及日韩公司的成功,如果港人感兴趣的话,便由明秀周刊刊出调研报告。”

    “那就这么办,另外,联系一些本港半导体方面的研究员,教授,考察一番韩国、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呼吁政府予以重视。鲍叔,你来组织吧。”蔡致良补充了一句,顺便做了最后的结论。

    这便是寻找同盟了,缺经费的科研机构必然很乐意伸出援手,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如果成功了,那将是一笔可以维持数年科研的资金。更何况香港与台湾,韩国同属亚洲四小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没问题,不过这需要时间,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越精细,也意味着所需时间越长。

    “一个月的话,那就到1月初了……”蔡致良估摸着时间,“可以,不过元旦之前,调研报告必须出来,不能再拖下去。”

    鲍国威有些犹豫,最终还是点点头。

    蔡致良建议道:“一次写不完,调查报告也可以分期刊出。”

    蔡致良的意思,是尽快将半导体炒热。现在还是八十年代,他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得及布局。

    晚上,蔡致良与陈强、鲍国威,以及曹锦岭等一些人一起吃饭,至半夜才回去。李卫公的走出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