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三章 袁本初日常磨剑,吕奉先武力天花板

第三十三章 袁本初日常磨剑,吕奉先武力天花板

    雒阳,西园。

    这是雒阳周边面积最大的一片园林,在修园子这一点上,刘宏有信心超越历代先帝。

    严格意义上讲,西园并没有修缮完成,但黄巾之乱、羌凉叛乱接踵而来,令刘宏不得不停下西园的修缮,不过,如今的西园,已经能入住了,崭新的亭台宫殿,比皇宫舒服不知所少。

    南匈奴与鲜卑联军攻打河东郡后,刘宏整日食欲不振,甚至连诸多宫女,都被他赶回了皇宫。

    实在是提不起性致。

    赵忠悄悄的抹上台阶,每当日落时分,刘宏皆会在此看夕阳。

    “陛下!幽州有报!”赵忠跪伏在地道。

    “何事?”刘宏漫不经心的回了一句,他现在只关心羌凉叛军和河东郡的外族联军。

    赵忠展开军报,快速扫了一眼,眼中猛然流露一丝惊骇。

    是大事!

    “陛下,幽州发生叛乱!”赵忠简洁概括道。

    刘宏猛然转身,伸出一手,赵忠悠悠颤颤的将军报送到刘宏手中。

    “渔阳人张举,张纯,乌桓大人丘力居。”刘宏念着其中名字,“我若记得没错,这张纯张举皆是郡国长官吧。”

    “陛下,张纯乃是前中山国相,张举是泰山郡守,两人本就是兄弟,黄巾之乱后,一起弃官逃回家乡渔阳。”

    赵忠将军报中没有的信息补充了上去。

    “右北平太守刘政死了,土垠也失守了。”刘宏淡淡的说了声,在他印象中,刘政这人还是不错的,死了有些可惜,“你意如何?”

    “陛下,据张司空所奏,其欲以公孙瓒为将,助其攻打韩遂的湟中义从,恰逢张纯兄弟反叛,故公孙瓒引兵击之,陛下应赐予相应官职军位,稳定军心。”

    “此事好办,封其为骑都尉,再令中郎将孟益速速赶至幽州,领幽州之军平定叛乱!”刘宏看着军报,最终将目光落在了刘备的名字之上,“这刘备,你可知此人?”

    赵忠寻思了一番,这名字见过。

    “陛下,臣记起来了,刘备字玄德,乃是在冀州平黄巾中立功,被皇甫将军举荐为钜鹿县尉。”

    “此人率本部人马与敌数次战斗,皆有斩获,看来是个人才!只是他在冀州任职,如何会跑到幽州作战?”

    其中缘由,赵忠也不知。

    “陛下,许是此人在附近公干,恰恰撞上了。”赵忠揣测道。

    刘宏不想设想幽州会如何,也不想深究刘备为什么会在幽州,他现在最关心的依然是西边。

    “河东或美阳可有消息?”

    “回陛下,美阳依旧是僵局,倒是河东,几经战斗,丁刺史颇有斩获,未让外族踏出山谷一步!”

    “河东急报——”远远的,一名小黄门跑了过来,顿时将刘宏和赵忠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小黄门跪伏在地,展开军报,大声道:“启禀陛下,并州刺史丁原加急军报,南匈奴大军已经撤军北还,意图不明,丁刺史怀疑南匈奴王庭出现了重大变故!”

    “撤军了?”刘宏一喜,喜形于外,道:“必是南匈奴自知反叛大汉,不会有好下场,所以迷途知返了!”

    赵忠一听,觉得陛下的猜测不太靠谱,那南匈奴须卜骨都侯可是杀了大汉封的羌渠单于,而此时,羌渠单于的儿子于夫罗还在为汉军效力呢。

    迷途知返?然后将单于之位还给于夫罗?

    “陛下,或许是南匈奴王庭出现了别的变故,比如,五原太守王智进攻南匈奴王庭!”赵忠也提了一个设想,王智是他们一党的人,显而易见,这猜测比刘宏的一厢情愿来的靠谱。

    “王智若在,鲜卑大军如何会毫无征兆的出现在西河郡!”刘宏不悦,对于这个突然消失的宦官派,刘宏很生气,毕竟他一直以为,宦官一派的人,就是无条件站在他这边的人。

    赵忠无力反驳,别说陛下,他们十常侍也很恨王智,羌凉叛军口口声声要清君侧,就是冲他们来的,甚至朝中有不少声音,要刘宏交出宦官,羌凉叛军可不战自退。

    幸好刘宏袒护他们!

    “陛下,臣还有一事。”

    刘宏不作声。

    “党锢解除之后,党人活动日益猖獗,如今这雒阳城中,朝里朝外,可有不少人非议朝政,陛下如何能容忍?”赵忠小心翼翼道。

    “不能容忍又如何,我猜你还想说,那袁隗便是那天下士人之首,袁氏府邸,宾客入云,门槛都要被磨平了!”

    赵忠一阵心悸,看来陛下自己知道!

    “你们还是做琢磨琢磨怎么退外敌吧,赵常侍!”刘宏似有敲打的提醒道,这个时候,绝对不是内斗的时候,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得如此。

    “谨遵陛下教诲!”赵忠行了一礼,告退了。

    刘宏自顾望向西北,心中思绪万千,南匈奴王庭有变,王智?不!

    他心中怀疑的人其实是刘擎!

    ……

    南匈奴退军的消息,同时也传到了大将军何进这里,将军府中传来一阵爽朗的群笑。

    自大军压境,大将军府中好久没有这般笑声了。

    “南匈奴既败,鲜卑亦必不能久持!河东之危,已解一半,丁刺史果真不负众望!”何进笑道。

    “大将军,河东战事已到收尾阶段,如今鲜卑已是孤军,不如令皇甫将军与丁刺史一起渡河,夹击鲜卑,河东大局可定!”袁绍道。

    何进一揣摩,觉得袁绍之言有些道理。

    “本初所言及时,我军正宜陈胜追击,早一日了结河东战事,便能早一日援助美阳,我这便给皇甫将军与丁刺史进信!”何进笑道。

    “大将军英明!”众属官齐声道。

    “大将军且慢!”突然有一个声音反对道。

    何进一看,乃是颍川荀公达。

    “公达可有异议?”何进问道。

    “大将军,丁刺史信中猜测,南匈奴匆忙北撤,是因南匈奴王庭有所变故,然仔细想想,南匈奴举族南下,是何等的决绝,若并州还存在能威胁其根据地的军力,其必不敢如此,此举,亦可能是其诡计,因汉军渡江,反被其夹击!”

    何进一听,觉得甚有道理!

    “以公达之见,该当如何?”

    荀攸笑笑,“大将军,此事容易,只需加强巡察,先派小股骑哨渡河,待确认南匈奴大军踪迹之后,方可大军渡河。”

    “公达谨慎,便依你之计!”何进道。

    荀攸拱了拱了手,对大将军的认可表示感谢。

    何进又与众人议了议朝里朝外的军事,只是和战事相比,皆是鸡毛蒜皮,如今西园军组建在即,人员日益充实,何进觉得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

    蹇硕为上军校尉,差点将何进都领导进去,羌凉叛军冲宦官而来,陛下不仅不整治,还任其权势进一步扩张。

    何进很是头疼,自己兢兢业业为大汉流血流汗,为刘宏殚精竭虑!

    为何还比不上一群阉人!

    难道是自家妹妹不能满足陛下么?

    看来得找个时间探望一下妹妹何后了。

    议事结束后,众人散去,袁绍也径直回了自己屋,在雒阳西城普普通通的一间宅子,也是他过去的会客之地。

    “外戚,宦官,士人……”袁绍一边往屋里走,一边念叨。

    “外戚,宦官,士人……”袁绍一遍遍重复着,似在寻找其中的症结所在。

    生而为袁氏,暂时栖身外戚帐下,对手是宦官,袁绍在心中自说自话,径直来到后院。

    这是一处小院,立着一具练剑的木人,而边是,便是磨刀石,磨刀石很大块,却已经很扁平了,因为袁绍已经用它磨了七年的剑了,剑换了多把,而磨刀石,却一直是这块。

    袁绍抽剑而出,架剑于前,细细观摩一番。

    “好剑!却还不够锋利!”袁绍叹了一声,当即操过凳子,开始磨剑。

    只有在磨剑的时候,他心中的理想才是清晰而明确的,这为母亲守孝三年养出的习惯。

    生于袁氏,在世人看来,他是幸运儿,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因为生母地位卑微,就算是长子,亦属于庶出,而且早早的过继给了早逝的叔父袁成,延续香火。

    此举虽然在宗法上进一步确立了袁绍袁氏长子的地位,然而他却成了孤儿。

    说白了就是没有爸爸可以抱大腿,袁氏名望是所有袁氏子弟共享的,亲爸爸的帮助才是最直接而有效的。

    所以袁绍初仕,连司隶都留不住,直接外派成了一小小濮阳县长,别人不比,就比比自己发小曹孟德,初为雒阳北部尉,后来得罪权贵,被贬出京,当的还是县令。

    一个县令,一个县长,虽然都是一县长官,但俸禄便有高地之分。m.zwWX.ORg

    此事在年轻的袁绍心中就种下了一颗自立自强的种子,虽然有袁氏余荫,但若要实现匡扶汉室,诛灭叛逆,扫除宦官的理想,还得靠自己!

    袁绍将剑放于石上,开始来回磨砺,一边磨,一边有节奏的念叨——

    “初为濮阳长,秉政有清名,突闻生母丧,披麻历三年,仕途中道断,政绩烟消散……”

    “举目望朝堂,宦官把权掌,今我伶仃人,何处复开张,成父年早逝,为其补服丧……”

    “三年又三年,举世皆动容,袁氏有本初,持节守孝道,正继袁成室,三代嫡长子!”

    袁绍收回剑,屈指一弹,长剑一声轻吟,他满足的笑了笑。

    凭借“大孝子”名声,袁绍积累了不少声望,这可比做官来的快多了,如今雒阳局势波诡云谲,用不了多久,这宝剑,说不定就派上用场了!

    ……

    又几日后,将军事悉数交于郭嘉的刘擎,终于收到了郭嘉的第一条“军令”。

    过延水,经上郡,入司隶!

    大营开拔,辎重缓慢,而刘擎率典韦骞萦,与赵云汇合后,直接沿大河穿过上郡,路上,遇到了丁原的骑哨。

    当骑哨将遇见刘擎骑兵的事汇报给丁原后,丁原沉默了很久。

    诧异,好奇,惊喜。

    刘擎之名,他追随张懿为并州郡吏之时,已经知晓,因为他是雁门太守,是刺史监察对象,而且刘擎公子名头实在太盛。

    早些日,因为魁头入侵雁门郡,张懿还在因为陛下调走边军,他又未妥当处置雁门防务而自责呢,谁料到张懿竟带着自责战死了。

    而此时他出现在这里,困惑丁原的那个问题也终于得解。

    雁门战事已了,所谓的南匈奴王庭变故,乃是刘擎的手笔,因为那离雁门郡并不远。

    只是如果丁原知道刘擎解决南匈奴前,先去了一趟五原,拿下了九原城,不知道脸上会有何种表情。

    此时丁原已经渡过大河,驻扎于南匈奴留下的大营中,河东山谷道,则由张杨驻守。

    “义父,那刘擎是何身份,要你出迎数里?”

    吕布立马于丁原身旁,好奇问道,他只是被丁原唤来,一起来此,并不知道信报。

    “是雁门郡太守,刘擎公子。”

    “就是那个大汉第一年轻太守?”吕布显然也听过刘擎名声,不过不是什么劳苦功高英勇杀敌之名,而是花边新闻。

    “不错,正是此人,我听闻,他为宦官所不容,甚至陛下对其也颇为忌惮,然皇甫将军为其邀功,甚至不惜得罪宦官,皇甫将军之权威,你该知晓,能令皇甫将军如此对待,必不可小觑。”

    吕布听了,暗自点头,“能得皇甫将军青睐,真是好运!”

    “听说此人用兵入神,而且骁勇无双,南匈奴北撤,该是他所为。”丁原自己猜测告知。

    听到丁原口中的骁勇无双,吕布眉头挑了挑。

    用兵如神,吕布心里打个问号,骁勇无双?他不信!

    远方人马出现,徐徐驰来。

    刘擎见前方有人,也是诧异,丁原竟然出迎数里,可以说是给足刘擎面子了。

    “主公,我听闻丁建阳亦是起于微末,未有半分人际,今观其行事,果善做人!”

    刘擎点点头,这是情商高,在这个遍地关系户的察举制大汉,要出头可不仅仅靠能力和功劳,情商也很关键,至少反面例子是不少的,不少能人甚至因为情商低丧命。

    “丁原丁建阳。”刘擎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然后心中补充道:是个悲剧。

    身边那一位高出丁原一个头有余的,应该就是吕布了吧。

    想不到这么快,就见到武力天花板了。

    两拨人马驾马相迎,很快靠近,丁原笑着,冲着刘擎拱手。

    刘擎见其胡子已有斑白之色,心中不由得再度感慨,丁原算是草根代表了,爬到这一步,已用去了大半生。

    “刘府君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幸得一见!”丁原道。

    刘擎率众人回礼,“丁刺史临危受命,阻敌于河西,劳苦功高!”

    说完,刘擎再将目光转向丁原身旁之人,只看一眼,便差点亮瞎。

    姓名:吕布,字奉先

    品级:彪炳青史

    耐力:95

    武力:100

    ……子虚笑乌有的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