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1850再造中华在线阅读 - 第426章 讨清檄文

第426章 讨清檄文

    杨烜称帝后不久,就对外发布了讨清檄文,公开讨伐满清。

    檄告天下文:

    “盖闻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中华自轩辕以来,肇开疆土,经历代圣哲贤豪之缔造,兹成文明古国。凡吾族今日所依止之河山,所背服之礼教,所享受之文物,何一非我先人心血颈血之所留遗?

    “故睹城邑宫室,则思古人开土殖民之惠;睹干戈戎马,则思古人保种敌忾之勤;睹典章法制,则思古人贻谋教诫之殷。骏誉华声,世世相承,如一家然。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满清窃居中国,断我国运,折我国民。

    “迄止乾嘉,焚毁书籍,改窜典册,兴文作狱,罗织无辜,吸膏成贪胜极于东,弃武废备落后于西。于是洋夷西来,借毒启战,竟是东南千里有海无防,丧地靡费如此,国之大耻,民族之大耻。

    “满清丧权辱国如此,仍靡靡之乐,修园陵,治宫寝,赉嬖佞,赏民贼,何一非是吾民之膏血乎?饥民遍野,呼吁不灵,哀鸿嗷嗷,是夺其生产而置之死地也。

    “今日献一地,明日割一城,今日开租界,明日让海关。吾民或争持,则曰干预政权,曰格杀勿论。呜呼!谁无生命,谁无财产,而日托诸危疑之地,其谁堪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昔者,赢秦暴虐不仁,陈吴斩木为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景从而亡秦。宋室不抑兼并,王李疾贫富不均而起。元氏失政不举,韩刘挑动黄河天下反。此正是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明季李张之兴亦然。

    “而此今际,正当死国也。故明救中华,必先灭清。去死僵之躯,立万新之体,强国富民。洪杨虽志在灭清,却托庇邪教,互相吞噬,反为生民之巨害,决非华夏之主也。

    “天运循环,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予本杨忠武侯之后,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举义岭南,奄及南方,尽为我有。

    “本军政府用是首举义旗,万众一心,白麾所指,天裂山颓。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财稍用。故岭南半壁,已先克复,九州中夏,指顾将成。

    “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是所深望于同胞父老兄弟,戮力共进,相与同仇,还我邦基,雪我国耻,永久建立立宪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

    “然则中国者,岂独汉人之中国?凡汉、满、蒙、藏、回各地方,同为我中华帝国之领土。凡汉、满、蒙、藏、回各民族,同为我中华帝国之国民。

    “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中国之威仪,故先谕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帝国,以谋内政之统一,而冀民族之大同。

    “呜呼!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想我神明国人,不乏英杰挺生之士,曷勿执竿起义,共建鸿勋,期于直抵黄龙,叙勋痛饮,则我中华万万世世之荣光矣。布告海内,咸使闻知。”

    (这篇檄文由读友“风花雪月不及你”提供,原本是辛亥革命时革命军讨伐满清的檄文。“风花雪月不及你”作了修改,我又进行了修改,再次对“风花雪月不及你”表示感谢。)

    这篇檄文通俗易懂,词严而义正,理直而气昌。最可贵的是,檄文中提出了民族革命的创见,表现了民族国家的观念。

    檄文仍袭古义,以文化区分族类,“中国之民,天必命中国之人安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等词句均表达出了民众仇清的心理,带着鲜明的民族主义倾向。

    前文提出“驱逐胡虏”,末尾又创造性地提出“民族大同”的观点,令人最是耳目一新。这实际上是借鉴了清末新政时“五族大同”的理论。

    彼时,满族大臣载泽和端方等考察宪政归来,主张“宪政之基在弭隐患,满汉之界宜归大同”,“放弃满洲根本,化除满汉畛域,诸族相忘,混成一体”。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时,为建立共和制国家,将“五族大同”理论发展为“五族共和”理论。

    五族共和理论有效地缓解了民族矛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不管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继承了五族共和理论。

    这篇檄文虽然只有千余字,却胜似千军万马。檄文所至,太平军、清军军心动摇,读书人也放松了戒备。就连八旗武将亦深深忧惧,找不到反驳檄文的地方。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这天,原太平军殿左五指挥、恩赏丞相唐正才,率领水营船只从芜湖来归。唐正才在太平军中负责“提督水营事务、总办船只”,实际相当于太平军的水营统帅。

    太平军虽凭水营夺取天京,却并不重视水营,只把水营当作陆军的附庸。因此,唐正才虽为水营统帅,实际职务仅是个指挥,官职卑下。

    天京事变前,北殿大将张子朋虐杀水营将士,激起水营哗变。杨秀清借天父下凡惩罚韦昌辉、张子朋,安抚水营将士。

    唐正才也因此与北殿结怨。他被视作是东殿大将,故在天京事变中受到牵连。幸亏唐正才机灵,带领水营战船远离天京,来到芜湖江面避难,躲过了韦昌辉的诛连。

    不久前,清军在芜湖发动反攻,夺占了芜湖。唐正才在芜湖呆不下去,决定重返南京,归顺杨烜。

    太平军战船都是民船,不值一提。但杨烜为了笼络太平军降军,还是欣然接纳了唐正才。

    唐正才原是漕运头目,为人英勇坚毅,他向杨烜献计道:“陛下,南京居长江下游。历来保南京,必先取长江上游,保安庆、九江、武昌、荆州。

    “臣自芜湖来,芜湖至天京一带,和州、金柱关、江浦等沿岸关隘,守将皆为东殿大将,大多已向陛下上表请降。陛下何不派兵溯江而上,取长江上游为南京屏藩。”

    论及战略,杨烜正要努力经营东南,自然用不着听唐正才的意见。不过,唐正才一片好心,杨烜也不好打击他的积极性,便随口附和他了几句,随即说道:

    “唐正才,你是湖南人,手下也多为湖南船民。我听说,当年太平军挟持湖南民船进军南京。当时洪杨有过允诺,说一旦太平军夺下南京,便准许你们返回湖南。

    “后来,洪杨食言,水营则常驻南京江面,供太平军陆营驱遣。革命军以后与湘军作战,还需仰仗你们。到时侯,革命军打下湖南后,一定准许你们还乡为民。”

    唐正才十分乖巧,说道:“我们在太平军中身不由己,总想回湖南做良民。归顺革命军后,我们如鱼得水,还盼着跟着陛下南征北战、建功立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