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在线阅读 - 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 第25节

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 第25节

    谢玉自己也是个闲不住的,除了教授高叶雨,自己也做了不少新品出来,就摆在客栈里面售卖。

    谢玉的手艺那是没得说的,买到就是赚到,她的作品很受过路客商的喜欢,出门在外的带些别致的首饰回去给自家妻女姐妹总是要的。

    高叶雨学的很是认真,也很有天赋,谢玉很是喜欢这个徒弟,只奈何黄四娘只喜欢随着白氏做吃食,对钗环不感兴趣,不然她就可以两个一起教了。

    拜了谢婆婆为师后,高叶雨才知道,原来女子的饰品竟有如此多的花样,光是谢婆婆图册里的花样就让他眼花缭乱了,她觉得自己被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无比美妙的世界。

    “雨丫头,你做的东西我看过,你是个有天赋的孩子,我这一身的本事也想找个人传承下去,以后你就跟着我学吧。”谢婆婆说道。

    “婆婆,那我们从哪里学起呀?”高叶雨问道。

    “丫头别慌,这女子的饰品千奇百怪,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单是头上的装饰就有笄、簪、钗、篦、步摇、华盛这几大类,从上往下耳环、项链项圈、臂钏、手镯手环、戒指、脚链脚环更是不胜枚举,倒不必样样精通,只取自己最擅长的几样深入学习即可,你这丫头年纪还小,细皮嫩肉的,就先从绒花学起吧,这东西虽不贵重,做好了却是比金玉珠翠更能衬人的。”

    “婆婆,你好厉害呀,竟是连绒花也会!这绒花我在县城倒是见有人戴过的,心里喜欢的紧,也自己瞎琢磨过,只是一直不得其窍,今儿婆婆肯教我,真是太好了。”高叶雨欢喜地说道。

    “这有什么,你婆婆我会的还多着呢,今后都教给我们雨丫头!”谢婆婆满是宠溺的说道。

    这绒花原料并不算贵重,成品的好坏主要还是看手艺。谢婆婆带着高叶雨去县城购置了各色丝线,从分线教起。

    高叶雨天生聪慧,也学得认真,每天从早学到晚也不喊累,只觉得乐在其中,倒是谢玉经常提醒她休息一会儿,注意别伤到眼睛。

    看到自己后继有人,谢玉倍感欣慰,她一生最骄傲的不是做到了最高尚宫,不是成为太后身边的红人,而是自己这安身立命的本事。她一辈子没有嫁人,但因有着自己的事业,内心一直很平静,如今临老了还能有弟子承欢膝下,也算是圆满了。

    而黄寄北这边,很快就又投入到了书院的学习当中,毕竟不到半年就是府试了。

    第36章 府试

    春节前十天, 书院放假了,学子们可以到正月十五后再回来。

    为了多点学习的时间,黄寄北大年初五就回书院了。院长虽说平时很少给他们上课, 却是允许他们去书房看书的。院长书房的书只看不借,黄寄北便早早的到来,一本本的抄下来回去慢慢咀嚼。等到正月十五过后,其他学子回书院的时候, 他已经抄完三本书了,这三本主要是有关策论和杂文的。

    关于策论黄寄北是不担心的, 他一个历史爱好者,即使在这个全新的朝代,对于正统的古代思想还是有点敏感度的,多少都能做到言之有物,再锻炼一下文笔熟悉一下文章框架,慢慢的也就上手了。

    杂文的话像是应用文, 写的都是很实用的东西, 科举的尽头是做官, 官吏是要掌握好杂文写作方法的。多学多练, 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的黄寄北来说,只要给他时间钻研,是能啃下来的。

    在抄写了上百篇经典杂文后,黄寄北对这种体裁已有所领悟。当然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具体的还得真做了官吏后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慢慢体会。

    现阶段的黄寄北, 掌握了考试的技巧, 却不够深入, 但应付府试是足够的了。黄寄北有感觉,越往后面走会越难。

    惊蛰过后便是春分, 在这大好春光里,府试开始了。

    府试在管辖本县的府城进行,由知府主持。

    去润扬府坐车都要花上三天时间,黄长植觉得家里驴车太慢,特地提前租了马车。感念东家这些年的照顾,程远提出一起前往。程远这些年走南闯北的,比从未出过苍梧县的黄长植和黄寄北有经验多了,有程远在,黄长植也感觉轻松不少。

    卯时时分,太阳刚刚露脸,三人便出发了。

    黄寄北上了车倒头便睡,黄长植和程远在前头轮流驾车,等他睡了一觉起来,已经是正午时分了,这些年他很少睡过这么长时间的觉。

    知道孩子读书辛苦,是以黄长植一路并未叫醒他。

    车上带了足够的干粮,三人在路旁烧了开水,就着热水吃了些。黄寄北没吃太多,一路颠簸,吃太多了真的不舒服。稍作休息后三人便再次上路了。

    睡饱了的黄寄北不再想待在车内了,便让黄长植回车内休息,自己和程远坐在车前面,欣赏一路春光。

    大渊人多食菜籽油,故每到春天,漫山遍野都是油菜花,金灿灿的一片,纯粹而热烈。远处村落家家户户屋前种着桃树,粉红色的花云掩映着白墙黛瓦,背后是湛蓝的天空,好一派澄澈明亮的景象。

    微风拂面,杨柳依依,金黄的阳光洒在身上,黄寄北闭上眼睛感受着美好时光。

    晚上三人选择在驿站过夜,驿站虽简陋但胜在安全,用过晚食黄寄北便开始看书,白天在车上有的是时间睡觉,故而晚上可以多看一会儿书,晚点睡也不要紧。

    第二天用过早食后,三人再次出发了,黄寄北依旧是上车就睡,醒来后便坐在车前默背,再次查漏补缺。这天晚上没再遇到驿站,他们便找了家客栈投宿。

    第三天下午,终于到润扬府了。好在是租了马车,不然还要在路上颠簸一天。出门在外,真的是太不方便了。现在考府试就要走这么长时间,以后去省城参加院试,想必会更加不便。那黄长楷竟如此折腾了十来年,也真是不容易。

    仰望着润扬府那高大的城墙,黄寄北心里默默感叹着。

    城门口人流络绎不绝,三人交了进城费后,就往城里走去。

    客栈是书院提前一个月就集中定好的,每人一间。横波书院这次府试共有二十人参加,往届的十四名,加上去年秋天刚过县试的六名。在大渊,过了县试后有两次机会参加府试,若两次皆不过,就要重新参加县试。

    书院今年依然是丁秀才带队,另有两名童生协助。丁秀才虽然平时人看着冷冷的,办起事来还是很靠谱的。

    正值考试期间,考场附近的客栈基本上都住满了,还好有书院提前安排,不然他们可做不到这么悠闲。当时预定的时候黄寄北选的是中房,房间四百文一晚,好点的上房要六百文一晚,三餐另算。这价格是他家客栈的两倍了,不愧是省城。

    黄长植加了张床和黄寄北住一间房,程远则在离考场较远处独自寻了一间客栈。

    整理好行李后,程远就出去照看马儿了,黄长植则去打点吃食。

    黄寄北留在客栈开始看书,还有三天的时间就要考试了,他这几天要把作息调整的和考试节奏一样,考试的时间就看书写字,考试时间过后就好好休息。

    整个客栈住的都是考生及其亲眷,客栈里的气氛和县试时比起来紧张很多,考生们情绪都紧绷得厉害。大家或是紧闭门窗埋头苦读,或是在大堂中与他人争论不休,或是几人密谈尝试着押中几题……

    第二天一早,黄寄北他们就在丁秀才的带领下去办理了府试的手续,办完手续后丁秀才又带着他们去熟悉了考场的环境和来回路线。之后就是大家自由活动了,平时相好的同窗约黄寄北一同出去逛逛,黄寄北婉拒了,想着等考试结束再逛也不迟。

    三月二十日,府试正式开始。

    润扬府下辖六个县,他们苍梧县不大不小,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小县,两个大县。六个县加起来有三百人参加府试,而官府只会录取前五十名。

    参加府试的流程和县试差不多,报名、保结,但保结的廪生要多一名。考试科目,分帖经墨义、杂文、策论三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每次共录五十人,分甲、乙两等,前十名为甲等。府试通过后就可参加院试。

    卯时一刻,贡院开门,数百名考生依次接受初查,鱼贯入场,他们在四名执灯小童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四个考场,又在考场门口再次接受军士的搜身检查后方可最后进入考场,按考引寻到自己的位子。

    这次考试除考引外,考生任何一物都不准带入,笔、墨、特用纸张等都由考场提供,头两场各考一天,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过夜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每名考生都被隔开,各占一席之地。

    一天里可休息三次,有人会送来饭食和清水,要入厕的,也有人专门引导并监视。黄昏时分,开始有考生交卷,只要拉动身边的小铃、就会有两人过来糊名,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并收走一切物什,考生即可离开。

    第一场考试还是以帖经、墨义为主,最后一道则是经义。这个黄寄北已经很是熟练了,虽然选题的范围比县试广了不少,他还是顺利完成了。第一场过后黄寄北算是融入考试氛围了。

    第二场杂文。杂文有点像现代的应用文和公文写作,是这个时候的官吏所常用的篇、表、论、赞等体裁,属于官吏所必备的技能。

    比如说《陈情表》就是李密写给当时圣上大的奏疏,苏洵的《六国论》是他的政论文代表作。杂文是非常贴合实际的,官场上日常办公少不了写各种文章,能写的一手好文上司看起来心情也愉快,若是文章主旨不明,逻辑混乱,东拉西扯的,一件事情都说不清楚,任谁看了也不会喜欢这种下属的。

    李密的这封《陈情表》不仅让他顺利的摆脱了当时的困境,得到了圣上的谅解,还流传千古,令后人膜拜。我国古代的韩愈韩大家也是一位写杂文的好手。黄寄北虽不像这些先贤能写流传后世的名篇,但也能做到文义通达,言之有物了。

    第三场策论。黄寄北觉得策论算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察方式了。“策论”也叫“时务策”,考试的内容都是一些时事问题,让考生写出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回答评定出考生的成绩高下,考察的考生的政治能力。

    这种能力很重要,对朝廷官员来说,文章写得不好,只要不是礼部翰林院的官员,影响不大。如果政治能力不行,那治下的黎民就要受苦了。

    最后一场考完走出考场的时候,黄寄北已是筋疲力尽,虽然每天只考一场还可以晚上回客栈休息,但在精神高度集中下人的消耗也就更大了。

    等候在外的黄长植一下子就看到了人群中的黄寄北。

    他和程远在把黄寄北搀扶到了马车上,然后给他倒了一杯仔细温着的白开水。

    热水下肚后,黄寄北才感觉稍稍缓过来了。

    “阿爹,我没事,就是太累了。”黄寄北看着紧张的黄长植说道。

    “二郎,考完就别想了,我们回去好好歇歇。”黄长植道。

    对于黄长植夫妇来说,孩子的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相比于县试,黄寄北这次不那么有底了,润扬府这么大,有的是比他教育资源雄厚,资质比他好的。他毕竟应试经验少,很难判断他人的情况。

    晚上,整个客栈静悄悄的,筋疲力尽的考生们沉沉的睡去了。直到早晨客栈大堂才嘈杂起来,大家都在讨论这次考试的题目。

    用过早食后,横波书院的学生们都聚到了一起,大家毕竟都还年轻,经过一晚的休息都恢复的差不多了。大家开始一起对答案,客栈的大堂里热闹非凡,不时有人在争辩试题,大家伙吵的热火朝天。

    黄寄北在听了丁秀才对试题的讲解之后心中便有大数了,丁秀才讲完就让大家散了。学子们有的懊恼有的庆幸,黄寄北则陪着黄长植一起去逛街了,他们难得来一趟府城,总要买点礼物带给大家的。

    小半天逛下来该买的也买的差不多了,黄寄北和黄长植打算回客栈了,正在这时,黄寄北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竟是许久不见的黄寄南,只见他衣着光鲜,身边陪同的是一位富家姑娘,满身绫罗,满头珠翠。两人举止亲密,挽着手走进了一家银楼。

    “阿爹,我没眼花吧,那是大堂哥吧?”黄寄北被眼前的场景惊到了,转头向黄长植求证。

    黄长植叹了口气,道:

    “唉,作孽呀,你没看错,那就是大郎,原不想让这荒唐事打搅了你,现如今既被你撞破了,我也就不瞒了。”

    第37章 骗子

    在黄长植看来, 黄寄南大可不必如此,如今他已经过了院试成了秀才,年纪轻轻, 前途似锦。可黄寄南偏偏选择了这么条路。

    半年前,黄寄南成了秀才,喜讯传出来还没几天,随后就传出了黄寄南休妻的消息。

    天可怜见, 姜氏虽然不是什么大家闺秀,配黄寄南是绰绰有余的, 尤其是这几年来她为了黄寄北几乎熬花了一双眼,万不该被如此对待的。

    姜秀才本来就因为儿子的去世深受打击,在听闻了爱女被休弃后一时承受不住,一口鲜血喷出,彻底倒了下来,如今躺在床上, 已是只剩最后一口气了。

    至于姜秀才的儿子姜启为什么会死亡, 黄寄北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这和当初黄二郎的去世是何其相似呀, 都是思虑过度,精气耗尽而亡,这个状元养成系统,真的是害人不浅!

    如今整个苍梧县,提起黄寄南都是不耻的, 偏他自己浑毫不在意, 只觉得区区苍梧县, 根本不必放在眼里,一心想要攀高枝, 如今见到,才知他竟是来了府城。

    “二郎,以后我们家都离长房那伙人远点,这种没有良心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一刀。”

    黄长植真的是心有余悸,想那姜秀才一家对黄寄南多好呀,不仅把自己唯一的女儿嫁了过来,还让黄寄南免费在自家学堂学习,课余时间更是倾囊相授,如今姜家家破人亡,黄寄南却连门都不上,听说是被府城的有钱人家小姐看上了,才迫不及待要休妻。

    黄长植多虑了,这世上没有谁比黄寄北更知道黄寄南的可怕了,看着黄寄南已经完全脱离了原书的轨迹,他隐隐的有些不安,现在的黄寄南,更加的没有底线了。

    黄寄北回到客栈后找到了程远,请他留下来帮忙打听一下黄寄南新攀附上的那户人家,在知道了姜氏一家的遭遇后,他没办法再袖手旁观了。

    第二天一早,黄寄北和黄长植退房回家,而程远则暂时留了下来。

    回程又是三天的路程,黄寄北归心似箭。出门不过半个月的时间,黄寄北就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直到回到了家中,他的心才安定了下来。

    阿娘早早的包好了馄饨,等黄寄北他们一到家,立马烧水下锅。黄寄北端着热腾腾的荠菜馄饨,上面还卧着一个煎蛋,旅途的疲惫一下子就消散了。

    十几天后,府试的结果出来了,书院这天一早就得到了消息,这次苍梧县有十名考生过了府试,其中四人就读于横波书院,赵从安和黄寄北都榜上有名,还是甲等!

    十四岁这年,黄寄北正式成为了一名童生!

    听到消息后,黄家人喜极而泣,他们的二郎,是童生了呀!

    报喜人得了喜钱后,喜滋滋的离开了。消息传得很快,黄家不一会儿就挤满了来贺喜的村民。

    黄长植这回儿终于可以拿出之前买好的一千发的鞭炮了。

    “噼啪劈啪”声中,红色的纸屑漫天飞舞,一帮子小孩在围着欢呼,过路人都忍不住驻足观看。

    黄寄北好不容易才从大家的包围圈中挣脱出来。

    白氏眉开眼笑,帮黄寄北轻轻掸去身上的纸屑,道:“二郎,娘就知道你可以的。”

    “阿兄,你好厉害!”黄四娘一脸的崇拜。

    谢婆婆则是给了他一个沉甸甸的香囊,黄寄北正要推辞就被赏了个大白眼,只好悻悻的收下了,谢玉这才恢复了笑容。

    这次,黄寄北没得第一名,第一名是隔壁容中县的一位才子,第二名是赵从安,而他自己排在第五名,而欧阳文则是不在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