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1627崛起南海在线阅读 - 455.第455章 考察香港岛

455.第455章 考察香港岛

    虽然海汉目前的移民政策是以吸纳社会底层百姓为主,但海汉在大明所扶助的代理人却基本都是社会上层的富商大户和文人名仕。海汉利用这些上层人士的社会影响力,来逐步塑造出大明百姓心目中富庶、稳定、安全、公平的海汉社会体系。这样的一套社会体系比起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大明,显然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所能吸引到的移民对象也不仅仅再只是找不到生路的受灾难民,大量有一技之长的工匠也会因为优厚的待遇而选择接受海汉的雇佣。

    海汉实力因为不断补充进来的移民而壮大,这也会反过来影响那些态度摇摆不定的大明权贵,将他们进一步拉向海汉的阵营。有许多富商在去过李家庄、万山港甚至是三亚之后,见识到了海汉的真正实力,就一改从前的观望态度,开始积极地投身到海汉所营造的贸易体系当中。

    此次由驻广办组织的商界考察团,便是打着投资开发香港岛的名义前来。这支队伍中有两广地区大大小小的商家共三十多户,在海汉时间不长的经贸史中算得上是规模空前。

    这些商户中当然也包括了“琼联发”的十多家大股东,毕竟他们加入海汉阵营的时间早得多,属于已经尝到过甜头的一批人,相比其他后来者更了解这种大型开发项目所能带来的巨大回报。这些人一听说驻广办要组织新的开发项目便踊跃报名参与,唯恐因为名额限制之类的东西被挤掉了参与的资格。而其他一些商家见这些大户都如此积极,不想可知这事一定是有益无害,也就跟着争先恐后地跳上了海汉这艘大船。

    对于普通的商人来说,平时虽然也能跟海汉保持一定程度的贸易往来,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看着大户吃肉,自己只能喝汤,毕竟那些利润最高的海汉商品大多被有限的几家大户垄断了代理权,而普通商家能够从海汉人手里买到的东西几乎都是大路货,相对而言利润并没有那么可观。可问题是要拿下商品代理权,那就得跟海汉有比较深层次的合作才行,例如在三亚投资项目,购置房产,送族中子侄后辈去当地留学,甚至是在地方上组建由海汉统一指挥的民团武装等等。

    但这些事情对相当一部分商人来说要嘛是缺乏足够的财力,要嘛心存顾忌不敢盲目遵从海汉的安排,并不是人人都能去尝试。而这次驻广办组织新的开发项目,无疑是大大地拉低了进入海汉贸易体系的门槛——这地方就在新安县境内,距离广州仅一天航程,比起遥远的三亚可便利多了。

    而且相较于“琼联发”需要缴纳高额保证金才能入股,这次的项目保证金门槛也被下调为一千两起步,足以让大量的中等实力的商家心动。因此参与这个考察团队的商家数量,比起一年多以前“琼联发”考察团去三亚的时候翻了几番,毫不夸张地说,就凭这个考察团队所具备的经济实力,在十天之内凑个三四十万两银子的开发资金也绝非难事。而两年前海汉开发黑土港的时候,一期工程投入的全部资金也不过才五万两而已,现在有了这么充足的资金保障,可以说香港岛的开埠已经无需再去考虑资金缺口的问题了。

    至于说这支土豪考察团背后所代表的官方利益,那更是远远超过了“琼联发”股东们的靠山。相较于“琼联发”股东大部分集中在广州周边的情况,这次考察团的土豪成员们所来自的地区分布更广,广东下辖的十州府几乎都有涉及。尽管其中一部分商家只是由派驻广州的办事人员作为代表,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到众商家的投资热情——近一两年所有海汉主导的生意,还从来没听说过有赔本的情况发生,只要搭上了这艘船,几乎就等同于赚大钱了。

    这支考察团由驻广办一把手马力科亲自担任领队,由此也可见驻广办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三四十家商户代表分乘四艘大船,之后还跟了几家自行出动海船的参与者,总共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浩浩荡荡地驶进了香港仔港湾。不过由于这里的码头规模非常有限,根本容不下这么多船同时停靠,船队不得不又花了很长时间来进行协调,让大船靠岸,小船靠上大船,用跳板搭出一条连接岸边的通道。

    作为海汉的老朋友,一贯立场坚定的合作伙伴,李家自然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活动,而代表李家参与这次考察的,正是那位最喜欢凑热闹的三少爷李奈。

    事实上李奈得知这件事的时候也是刚刚才从三亚回到广州,听说驻广办准备组织商团开发海岛,立刻就把这差事抢到了手上。对他而言,在广州守着“金盾护运”的生意,远不如出去游历增长见识来得有意思,何况这个活动还是海汉人所主导的。

    至于说这个项目是不是真如海汉人宣称的那样有极好的开发前景,李奈对此并无半点怀疑。自打两年前认识了这帮人开始,李奈就从未见他们在发展大方向上出现过任何误判,特别是在项目投资方面,海汉人的眼光和操作手法都无可挑剔,经手的项目几乎个个都成了聚宝盆。如李家在琼州岛参股的甘蔗产业、港口建设以及香料基地等等项目,今年开始都逐步有了较好的产出,投资回报可比以前开单纯开商行卖杂货强多了。

    香港岛这地方,李奈也并不陌生,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到过这里,不过十来年之后故地重游,这地方却似乎丝毫没有变化。岸边仍是破破烂烂的几座栈桥式码头,岸上的道路因为前两天的大雨而泥泞不堪,空气中隐隐约约还能闻到排泄物的臭味。这里的状况跟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临海小渔村相差无几,但李奈已经习惯了海汉治下港口地区那种整洁感的面貌,还没下船就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三少爷,不要看这地方荒凉,过上一两年之后,这里就又是一处繁华的港口了。”看到李奈面露不悦之色,马力科主动过来搭话道:“我们对这地方已经有了全面的规划,在未来几年中这里将建成大明南部沿海最大的商贸港和货物集散中心。这里的建设和经营模式都将套用我们在三亚地区的成功经验,等明年你再来到这里,一定过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景象。”

    “马主任说的话,在下自然是相信的。”李奈笑着应道:“家父派我作为代表,就是想在第一时间参与到贵方的开发计划当中。只要是贵方的意见,李家无不遵从。”

    “三少爷这话说得太见外了啊!”马力科很热情地回应道:“大家合作时间这么长,彼此也都很信赖对方,有好事肯定是要一起分享的。”

    两人登岸之后,很快便见到了代表执委会从三亚过来进行实地考察的团队。或许是为了平息反对派对香港岛项目的质疑,执委会这次派来的考察队领队居然是顾凯,不过他大概也没想到驻广办的行动速度竟然会如此迅速,刚给执委会打了书面报告还没几天,这边就已经组织了庞大的商务考察团来搞实地调研了。

    顾凯来到这里以后首先肯定了一件事情——毫无疑问军方在对香港岛的情况描述中存在着明显的漏洞,这里的常驻人口状况显然并不是军方先前所声称的无人区,多少几百人还是有的。

    这个漏洞是军方有意操作,还是无意中留下,这中间的门道本来应该是考察队的任务之一。但在来到这里之后,顾凯很快就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这里虽然有一些居民,但在听说他们将有机会在无需背井离乡的情况下进入到海汉社会体系,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服从安排这条路——至于极少数不肯合作腾出地方的人,自然会有人负责用一些非常规手段进行解决。

    当顾凯与马力科等人在岸边碰面的时候,顾凯突然觉得自己这一趟似乎来得有点多余。几十家商户的积极参与,已经说明了驻广办在这件事情上做了多少前期工作,而这么多的社会上层人士愿意主动投身到海汉的贸易体系当中,这绝对是执委会喜闻乐见的事情。

    这次驻广办很机智地选择了提前招商,这么多商人组团过来考察环境,就已经预示着这里未来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了。哪怕顾凯能够从这里的实际情况中挑到一些毛病,写进报告里质疑香港岛开埠的时机是否合理,但也无法阻止这种大规模招商活动会对执委会所产生的影响。届时执委会自然而然就会忽视掉军方的描述与事实不符这个细节,而将重点放在成功招商之后能够给海汉所带来的实际收益。

    毫无疑问,利字当先的执委会肯定会站在军方那头,因为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已经规避掉了失败的可能——有如此之多的大明商家参与进来,莫说民间,就算是大明官方也很难再有公然反对的声音发出来了。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顾凯也不愿扮演一个不解风情的莽汉,那样非但不会在其他执委心中留下好印象,反倒可能因为这种拖后腿性质的举动而招来反感。

    因此当顾凯与广州来的商务考察团碰面的时候,他的角色就变成了海汉政策的宣传机器。当那些初次参与进来的商户代表得知这个海汉人就是著名的海汉执委会之中的九位主事人之一,立刻就围着上来开始了无休止的发问。对于他们来说,海汉政策当中有很多细节问题都需要有权威人士来作出解释,协助他们理解其中含义。而某些涉及金钱往来的内容,他们更希望得到海汉头面人物的背书承诺。

    由于提问的人实在太多,顾凯不得不暂停了自己原本的任务,转而扮演起商务代表的角色。马力科指挥手下在岸边空地搭建了一处大型遮阳篷,然后召开了一次临时性质的政策发布会,由顾凯来专门回答各路商户代表们所关心的问题。

    大部分问题还是集中在本地的投资项目和这一地区未来规划的发展方向上,虽然顾凯在此之前并没有做过相关的准备工作,不过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要暂时唬弄一下场面倒也不是太困难。

    说实话执委会现在连是否要马上开发这个地区都还没有作出最后的决定,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开发项目和具体的发展规划。不过参考过去在其他地方开发港口的经验,顾凯倒是可以随口就侃出一大段内容来。

    顾凯花了两个多小时回答各路人马所提出的各式问题,到中午午饭时间才停了下来。这个时候顾凯很久违地感受到了嗓子的干哑,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一次性说过这么多话了。

    借着吃饭的工夫,顾凯与马力科又进行了一番商谈,沟通一下对香港岛项目的具体看法。相较于顾凯回答提问时的假大空,马力科对香港岛项目的看法显得要实际许多:“这个地方拿下来之后,一方面可以扩大现有的贸易量,让更多的大明商户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军方也需要在珠江口附近水域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军港,以作为今后攻略大陆的跳板。愿意投钱进来搞港口基建的商家,我们可以给他们一定的优待,例如今后进港靠岸,租赁仓库,装卸货物的优先权。以此类推,他们愿意把钱投在哪个方面,就从相应的方面给予他们一定的回报。这些人并不在乎要掏多少钱,掏的钱会被我们拿去干嘛,他们只是单纯地在乎回报,所以只要告诉他们,在我们这里投资之后,能够得到多大比例的经济回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