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1627崛起南海在线阅读 - 第1286章 昌化工业区

第1286章 昌化工业区

    于小宝一行人来石碌矿场的目的就是视察这里的运转状况,了解一下目前的生产水平,但并没有在这里安排任何宣讲活动,毕竟这地方的受众群比较特殊,举行宣讲活动的意义不大。所以看完矿场之后就算是完成了任务,正好可以坐下午出山的这班火车回到昌化。乔志亚也并不打算留他们在矿场这边过夜,这山里的住宿条件相对比较简陋,还是回到昌化休息比较妥当。

    于是众人回到山外的火车站,乘坐的依然是来时的那班车。不过他们到车站的时候,火车正在通过铺设在车站西端的弧形轨道完成调头,在站台上等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才上了车。

    回程自是不必多说,巡视组众人算是又完成了一桩任务,心情都比较轻松愉快,只有刘尚一直在暗自琢磨那台没能到近距离观察的蒸汽挖掘机。他虽然隔得很远,但看了这么久的热闹,也大致看明白了其运作的过程,只是还缺乏细节方面的观察。

    这种挖掘机如果真被海汉广为采用,那开采矿藏的速度必然会在如今的基础上突飞猛进,随之而来的大概就是海汉的钢铁产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更多的钢铁资源意味着什么?那就意味着海汉能造出更多的蒸汽机,武装更多的部队,甚至是建造出传说中的铁甲巨舰。这对与海汉毗邻,有着复杂利益关系的大明来说,可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刘尚在海汉待了一个多月,又接触了这么多对外界来说算是机密的信息,眼光自然也比来海汉之前高了许多,他已经意识到这玩意儿的影响力可并不只会局限于这里的矿场,如果任其发展,那么或许不久的将来,昌化的钢铁冶炼规模还将继续增大,而海汉与大明的实力对比也会继续朝着对大明不利的方向变化。

    最理想的解决办法,大概是就设法破坏这世上仅此一台的蒸汽挖掘机,以延缓海汉在采矿领域的发展速度。但海汉这矿场地处内陆山区,又有军警重重护卫,想靠个人武力闯入此地将其破坏无疑是痴人说梦。除非是有办法能拉一支武装部队攻打这里,但那样做无异于跟海汉正式开战了,那可就不是刘尚隐姓埋名潜入海汉的初衷了。

    刘尚越想越觉得这个隐患影响深远,也没什么心情和旁边的人闲聊了,只是一直眼望窗外,装作看风景来掩饰自己的沉思状态。不过众人走走停停折腾了一天,也都有些乏了,倒也没有人注意到他这状态有什么异常,他旁边一位负责在巡视组中当文书的老秀才,甚至已经索性趴在座位中间的小桌上昏睡过去了。

    一路无话,众人乘车顺顺利利地回到了昌化县城,已经是到了晚饭时分。乔志亚自然要一尽地主之谊,又设下了几桌宴席款待众人。刘尚也懒得再为无力改变的事情多费脑筋,索性放下包袱与众人一起大吃大喝。

    按照日程安排,巡视组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就是参观本地冶炼工业了。先前乔志亚虽然说过昌化本地没什么可看的客气话,不过这昌化本是海汉的工业重镇,哪有跳过这里的道理。于小宝等人非但要了解本地的生产状况,而且还得按照计划,在昌化召集本地的基层官员进行宣讲活动。不过刘尚负责的宣讲内容是商贸方面,在昌化这地方并没有受众,所以在这一站已经没有他的宣讲任务,倒是可以放心休息了。

    翌日,众人也早早便在招待所里集合。刘尚虽然没有任务,不过他可绝对不会错过这个一窥海汉工业实力的机会。尽管他并不清楚工业的概念究竟是什么,但这些天总听于小宝等人把这个词挂在嘴边,而乔志亚也将本地称之为“昌化工业区”,他自然也想更全面地了解什么才是海汉人口中心心念念的“工业”。

    乔志亚首先带他们走访的便是本地最大的炼铁高炉,但令刘尚感到有些沮丧的是,因为安全原因,所有人都只能站在距离高炉大约十几丈远的地方观看操作,这个距离上除了能看到工人们在炉头的指挥下向炉内填充矿石和焦炭之外,并没有更多的细节能让他了解海汉高炉的结构原理和冶炼过程。

    乔志亚倒是一直在向于小宝等人介绍高炉的运转情况,但所说的话对刘尚而言形同天书一般,根本就听不懂其中的内容。刘尚一时间甚至有些怀疑自己过去所读的书是不是都白费了,为何明明自己通晓四书五经,又无语言障碍,却还是听不明白这海汉人的解说,难道真是自己文化太少,完全跟不上海汉人的节奏?

    这的确是有点打破刘尚自己的认知,他自认天文地理也算粗通,这烧炭炼铁也不是没见过,但怎地从海汉人口中说出来,字字都听得明白,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却完全不懂了。

    竖着耳朵认真听了许久之后,刘尚终于大概听懂了乔志亚反复强调的几个数字应该是一种温度的计量单位,而这个高炉的内部构造和运作方法,似乎全都是建立在对温度的精确掌控基础之上。而海汉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刘尚却是想不明白。

    对于温度的概念,刘尚的认知中只有寒、冷、凉、温、热、烫之类词语所表达的温差范围,这种描述的主观性极大,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多数时候是以体温为标准来衡量周围环境的温度。即便是从事冶炼行业的熟练铁匠,也只能凭借经验观察火焰颜色来判断大致温度,没有什么如斤两、尺寸一般确切的计量单位,看来这又是海汉人的独家发明之一了。如果海汉人真能够准确掌控温度,那么在冶炼技术方面必然也是超过了大明一大截了。

    事实上西方在16世纪末的时候才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成了第一个气体温度计,到1641年的时候才出现了第一支以酒精为工作物质的温度计,在其后的数十年里,科学家们不断完善这种温度计,并尝试着标出刻度来衡量温度变化。到1742年的时候,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制成的水银温度计以水的沸点和冰的熔点之间的温差为参照标准,定义了温度的度量单位,到1750年的时候才有了正式的摄氏温标。而当下才1635年,这个时候世界上能给温度制定一个准确度量单位的,也就只有从未来穿越回来的海汉人了。

    这中间的曲曲拐拐,刘尚自然是不明白的,他只知道海汉人这个发明,就足以又将大明抛下一段距离。乔志亚说的数据他都听得清清楚楚,可就算记得这些数字也没有任何作用,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这温度是如何度量的,自然也就没办法将这套炼铁的方式套用复制到别的地方去。

    刘尚对此心有不甘,但此时便听得乔志亚招呼众人再次后退,原来是要开炉放铁水了。金色的铁水被注入到一个硕大的坩埚中,这个装满铁水坩埚由工人们使用铁链和绞盘拉动控制,慢慢将其移动到一排摆好的模具上,然后倾斜坩埚让铁水注入其中。刘尚知道这是在浇铸生铁铁锭,这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务,不过这海汉的高炉容量大得吓人,那大坩埚分了好几次才装完,一次出炉的铁水浇铸的铁锭怕是有几千斤之多。

    这浇铸操作完之后,炉头便指挥工人们开始再次往高炉中填料,主要便是焦炭、铁矿石和充当熔剂的石灰石。这炉子建成点火之后便昼夜不停地运转,只有在需要对炉体进行维修的时候才会停炉。

    虽然距离炉子已经隔着老远,但冶炼厂房内的温度却是让众人早就湿透了衣衫。此时已经进入夏季,本来气温就已经比较高了,再在这里烤着这么一个大火炉,其感受可想而知。大概也只有刘尚一人想留在这里多看上一会儿,其他人都巴不得早些出去透透气。

    乔志亚倒是想到了众人可能会对这里的炎热环境不太适应,早就特意让人准备了消暑去热的凉茶,众人只要觉得渴了便可自行取饮。好不容易等到看完这里的生产状况,众人也还得毕恭毕敬地等着乔志亚和于张二人先行离开这里,这才跟在后面前往下一站。

    走出厂房,刘尚便注意到旁边堆积如山的生铁铁锭,乔志亚向众人介绍道,这些生铁一部分会被运去制作各种铸铁件,另一部分则会被运往炼钢车间,进行下一步的加工。

    刘尚对于冶炼钢铁的了解本来也是一鳞半爪极为有限,到了这炼钢车间里更是很难看懂海汉的各种专业操作。至于乔志亚的讲解,似乎只会让他越发地感到头晕,什么脱碳、脱磷、脱氧、脱硫,完全听不懂这到底是怎样一种冶炼之法,也就只能充当看客,站在旁边看个热闹了。

    相比昨天在石碌的参观内容,刘尚只觉得今天所见到的东西就没有多少观赏性了。当然了,这里其实也不乏蒸汽机的应用,比如在厂房之间运送各种物料和铁疙瘩的,就全是蒸汽机车所带动的小火车,不过在大大小小的冶炼炉前还是主要依靠人工在进行操作。但这种比较粗浅的蒸汽机应用,现在已经有点入不了刘尚的法眼了,他更希望看到如粉碎机、挖掘机这种闻所未闻且带有更多巧思的新东西。

    不过当天下午他就看到了这样的新设备,用于轧制钢材的轧钢机,锻造钢材的蒸汽锤,以及可以对金属件进行切削加工处理的机床。这些种类繁多,作用各异的蒸汽机械,终于是刘尚彻底傻了眼。能将坚硬的钢铁如同和面一般揉来切去,这大概也只有海汉人才能做到了,这种制造钢铁物品的方式,如同这里的机械一样,是他以前连想都没有想到过的新事物。

    在乔志亚带着众人参观钢轨加工过程的时候,刘尚脑子已经有些跟不上蜂拥而至的各种信息了。他看到红热的钢坯在轧辊中反复通过,脑子里想的却是自己先前竟然愚蠢地认为海汉是依靠无数铁匠来慢慢打造通行火车的轨道,哪里想象得出人家竟然有如此高明的手段,可以用比人工快上百倍的方法制造出这又长又直的轨道。造此看来,海汉人花几年修建的铁路,换作大明可能需要若干倍的时间才能完工,至于因此而多产生的费用,更不知道要如何计算才是。

    参观了轧钢生产过程之后,刘尚总算是找到了一个新的关注点,因为接下来乔志亚带众人去参观炮钢——专门用于制造火炮的钢铁。

    海汉的武器犀利,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刘尚当然很想看看海汉人究竟是如何制造出战场上所向披靡的火炮。但到了地方之后他却大为失望,因为乔志亚只是向他们展示了炮钢的库存——一大堆粗细不等的圆柱形钢材。待乔志亚说明情况之后,刘尚才明白原来海汉人的火炮并不是在这里生产,而是出自三亚的田独工业区,这里只是原材料的产地而已。

    其实因为造价的原因,真正用钢来加工的火炮在海汉军中也极少有装备,执委会也认为没有太大必要在目前武器水平领先于时代的时候,就花费大量资源去更新下一代的武器。在这个铸铁炮都尚未普及的年代,海汉现有的重武器就已经足以在战场上取得明显的优势了,而这个优势在可见的一段时期内,都将会得以继续保持下去。

    这些炮钢更多的用途是军工科研,一方面用来提升炼钢技术,另一方面军工部门也会不断试制新式武器,确保海汉的武器研发和制造水平继续领先于这个时代。刘尚想要从炮钢一窥海汉军工的秘密,这个算盘却是完全打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