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辣媳有空间,带着三宝去种田 第297节
不过听苏庆华这话,不想打击她男人的这片好心。 不管怎么说,苏庆华愿意宠着她,爱着她,这就比任何东西都来得珍贵。 凉鞋贵一点就贵一点吧,反正他有钱,回头多出点货,一双凉鞋的钱对她而言也就是九牛一毛罢了。 “嗯,那好吧,那我就要这双凉鞋了。”林薇道。 “好。” “苏庆华,你对我真好。”林薇不忘夸了苏庆华一句。 她觉得,男人你要是对你好,你一定要多夸夸。 男人的虚荣心能够得到满足,以后也有动力继续这样对你好。 说白了,男人是需要鼓励的。 苏庆华听了林薇这话,嘴角微微上扬了起来,“我是你丈夫,对你好是应该的。” 林薇可不这样觉得。 这世界上本就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事。 很多女人,都遇不到一个好丈夫,都没有自己的丈夫对她好。 她能遇到苏庆华这样的,就是她的幸运。 在百货大楼里买好了东西,一家人便回去了。 晚饭,林薇拿了之前江兰送的风干兔出来炒了吃。 正好苏庆华在家,一家人能一起吃。 风干兔的味道非常的香,一家人晚饭美美的对付了过去。 第二天,才休息了一天的苏庆华,继续上班去了。 不过没过几天,专门从单位请假,抽了一上午,和林薇一起去户籍科办理迁户口的事情去了。 第687章 迁户口 一家人需要迁户口,转到京都来。 这毕竟是一件大事,苏庆华自然过来参与的。 苏庆华已经提前准备了单位开的资料了。 因为苏庆华的单位特殊,这要是一般的部门,想要拿到京都的户口可不容易。 两口子一道,来了户籍部门。 户籍部门的人倒是不多,毕竟每天跑来办户口的,肯定没有多少人。 工作人员看了他们拿过来的资料,很快就办理好了,最后给了一个类似户口本的证明文件。 林薇看了下,如今一家五口,都登记在了同一个户口本上了。 户主是苏庆华。 林薇那一页,登记的是苏庆华妻子的身份。 大宝兄弟三个也在这上面。 看着办理好户口本,林薇感慨道,“从今天起,咱们也是京都人了。” “嗯。”苏庆华笑着应了一声。 林薇将户口本收好,随后同办理户籍的工作人员道,“同志,辛苦你了。” “没事,不辛苦。” 拿了户口本,两个人又去了一趟办理粮本的地方。 拿着户口本,领到了粮本。 其实,转成商品粮户口,最有用的就是拿到粮本。 有了粮本,才能够领到商品粮吃。 按照他们家现在的五口人标准,一家人加在一起,每个月能够领到一百多斤的粮食。 这年代,领商品粮的话,也是有个标准的。 还分南方和北方的诧异。 像现在,一家人在京都,是北方,那得按照北方分商品粮的标准来做。 除了南北的诧异以外,还有年纪,工作之类的诧异。 像特殊重体力劳动者,重体力劳动者,以及轻体力劳动者每个月领到的商品粮肯定是不一样的。 干的体力活儿越重,每个月领到的商品粮越多。 机关团体工作者,学生之类的,每个月领的商品粮要更少一点。 还有年纪越小,吃的越少,领的商品粮自然也就越少。 不过像苏庆华这种,特殊单位人才,国家会有补贴,每个月领到的商品粮要来的多一点。 他每个月领到的标准,是一个月四十斤粮。 林薇和三个孩子,都没有工作,只能按照一般居民来算。 而一般居民和十周岁以上儿童每个月领到的商品粮标准,大概是24到28.5斤。 而六周岁以上但是不满十周岁的儿童,每个月是18到23斤。 三周岁以上但是不满六周岁的儿童,每个月是12到17斤的标准。 不满三周岁的儿童,每个月是6到11斤的标准。 商品粮管理这边的工作人员,给林薇定的是每个月二十六斤的商品粮标准。 大宝和二宝都满六周岁了,所以,每个月二十斤。 三宝年纪小一些,粮食也领的少一点,每个月只有十六斤的商品粮可以领。 不过一家人加在一块儿,一个月下来,也得有个一百二十二斤的口粮了。 这些口粮,是一共加一起的,有粗粮,有细粮。 听着虽然多,但是他们家一个个都是吃货,这点粮食其实是不够吃的。 还好,苏庆华现在在担心工作,还能包两顿饭,要是在家吃饭,那就更不够吃的。 第688章 麻袋装来的人参 城里其他人,也都是和他们家领的商品粮差不多。 有的工作不如苏庆华的,可能领的商品粮还要来的少一些。 要是节省一点吃,粮食还勉强能够。 可要是稍微的吃多一点,每顿都想吃饱,那却是不容易的。 正因为如此,大家才需要工作。 工作了以后就能够领挣到工资,粮票之类的,买到粮食吃。 所以说,即便是在城里,也不能说什么都不干,在家躺着享福。 想要日子过得好,都得付出劳动的。 领到了粮本,每个月二十四号去粮店领粮食去。 林薇小心的将粮本收好。 一个月一百多斤的粮食,可就靠着这本粮本过去领了。 领完了粮本,事情算是彻底办好了。 林薇和苏庆华一起回去。 苏庆华中午在家吃了个便饭,下午便继续回单位忙活去了。 苏庆华前脚刚走,江兰就来到了林薇家。 过来时,江兰手里拿着一个麻袋。 “大妹子,这是你之前托我找娘家弄的人参,山参。 你看看,这些怎么样?” 江兰说着,拿着人参,山参过来。 林薇赶紧看了下。 这一看,倒抽了一口气。 江兰带来的人参山参太多了。 多就算了,人参还是有好几个百年份的。 要知道,百年份的人参可贵着呢,结果江兰和不要钱似的,整来了这么多。 “兰姐,怎么这么多,还年份这么好啊!”林薇嘀咕道。 江兰笑了笑,“这些在我娘家那儿,不算是稀奇的东西。 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存了点。 主要是现在没什么人出钱去收,大家上山碰巧挖到了,就直接搁在家里。” 林薇想了想,这年代没什么药材商。除非政府收购,要不然不允许私自倒买倒卖。 不然的话,这种好东西估计早就被收去了。 当然,还有和年代背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