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在线阅读 - 第1491章

第1491章

    思量了一番后,她还是使人往董家送了名帖,言明想要登门拜访之事。

    董家当日就使人回了帖子,说是六月十四,正好是董家一个孙儿的“抓周”,邀请李氏与兆佳氏过去做客。

    李氏这边同兆佳氏说了,倒是使得兆佳氏欢喜不少。

    虽说小定还没下,但是眼下也有会亲家的意思。

    转眼,到了六月十二这天,李氏、兆佳氏、初瑜三个就乘着马车,到了董家做客。

    因祈雨的缘故,五月里没有人家敢请戏班子,兆佳氏也是许久没听戏了,觉得热热闹闹的,衬着很有人气。

    加上董家儿孙多,女眷多,加上几位回门子的姑奶奶,漫漫的坐了好几桌子。

    不管是儿媳、孙媳们娘家,还是老姑奶奶、小姑奶奶的婆家,都是有头有脸的官宦人家。

    兆佳氏看在眼里,心里对这门亲事越发满意。

    虽说董家不如曹家门第高,但是这姻亲故旧,往来关系,丝毫不比曹家弱。几门往来联姻的人家,都是内务府实权人物,并不比曹家的姻亲李家、孙家差。

    董殿邦之妻那拉氏已经上了年纪,如今家中内务多是由董家长媳尚氏打理。

    李氏此番前来,并不是为了听戏来的,主要还是为了放定之事。

    尚氏这边已经先得了董殿邦的吩咐,挑了本月下旬一个好日子,说好了那日放定。

    因姑娘大了,怕误了花期,所以大定之事,话里话外尚氏也提了一句。

    李氏这边,自然是没话说,只是到底要兆佳氏拿主意,便没有说死。

    葵院,上房。

    一片寂静,长生已经被奶子抱回兰院,天佑与恒生两个也在书房上课去了。

    屋子里,素芯低头坐着,脸上露出几分迷茫之色。

    紫晶见她如此,心里叹了口气,亲手倒了一盏凉茶,送到素芯手上。

    素芯双手握着茶杯,抬起头来,轻声道:“谢谢姐姐。”

    “不过一盏茶,外道什么?”紫晶笑着坐在炕边。问道:“姑娘如此心神不宁,可是为了太太、二太太今日赴贵府之事?”

    素芯闻言,点了点头,道:“怕是我要走了,真舍得太太与姐姐……”

    “没几个月,就要坐着轿子回来了,到时候姑娘就是再想走,也走不了了。”紫晶拉过素芯的手,笑着说道。

    “真羡慕姐姐,哪里还会有这般自在的日子呢?”素芯咬着嘴唇,说道:“打小就学规矩,进了宫里,也是学规矩、看脸色。只有这半年,虽说不是自己个儿家,却是难得的清静与自在。好好的人,为什么偏要说人家。”

    “身为女子,总要寻人家的,也不好就这么耽搁下去。况且姑娘也没说给别人家去,往后隔墙住着,往来往常的,多好。都说做媳妇难,也要分人家。二太太看着厉害点儿,却没有坏心,只要恭敬着,说几句好话哄着就成;二奶奶性子柔顺,你也见过的,妯娌之间也不难相处。五爷早年在老爷、太太身边养着,待人最是和气不过。姑娘且安心,不要再胡思乱想了。”紫晶见她如此不安,开口劝着,给她吃定心丸。

    素芯听出紫晶的好意,反手拉住紫晶的手,看着她的脸,犹豫了一下,问出心中所惑:“姐姐既晓得这个道理,为了误了花期,孤独至今?”

    紫晶听了,身子一僵,过了半晌才露出笑来,道:“谁晓得呢,早先我也想着嫁人来着,寻思做个贤妻良母。可是嫁谁呢?就算想嫁,也要有男人肯娶才好。既是没人要,就只能这样熬下去……”说到最后,已经露了几分孤寂。

    “姐姐……”素芯见她这般清冷的模样,心中不忍,道:“要不我同嫂子说说,看能不能给姐姐寻个合适的人家……”

    紫晶听了,忙摆摆手,笑着说道:“姑娘的心意,我心领了,还是算了吧。做人家的填房,去当便宜娘,我没那个福气;入土半截的人,也没那脸面去做人的妾侍。姑娘刚还说这边日子清静自在,舍不得走。姑娘才住了半年就如此,我住了大半辈子,自然更舍不得走了……”

    虽说如今正是酷暑,天热得不行,但是曹颙身上背了圣命,也不是清闲的时候。

    从热河到京城这一路,两侧的庄稼都因少雨长势不好。京畿如何,还得下去看看,才能得知详情。

    在家里歇了半日,次日曹颙就带着几个内务府的属官出京,先是去了昌平,而后密云、延庆、通州、大兴、房山、怀柔转了一圈才回京。

    除了有河道的地方,引水灌溉,旱情稍稍缓解外,其他的地方,看着令人心忧。

    端午节后,虽说京城下了几场雨,但是因云层薄,覆盖小,许多地方并没有沐浴甘霖。

    今年是闰三月,所以立秋会比往年早,就算现下有雨,想要补种庄稼已经是来不及。看来,今秋京畿少粮,已经成定局。

    曹颙将这几日所见,仔细写了折子,由阁臣那边使人送往热河。

    折子才送去两日,京城就有旨意传回来。

    打从六月十五日起,热河那边斋戒祈雨,京城这边亦从十五日起,由礼部主持,一起祈雨。

    谕旨到抵京城时,已经是十六日,礼部那边忙打发人通告京城各个衙门。

    有前车之鉴在,如今提到“祈雨”二字,还有谁敢怠慢?

    太和殿广场上,一堆穿着三、四品补服的尚书侍郎,看着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