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旅明在线阅读 - 第77章

第77章

    一昼夜在浙江外海船行160多公里,这种航速在中古时代的帆船中是不可想象的——哪怕是顺风顺水。无论是在闽浙沿海近岸航行,还是走外海舟山航道,老式帆船必须在入夜前找地方下锚避风。十七世纪的舟山海况,暗礁密布,海雾弥漫,险恶程度远远超过后世,夜间没有仪器导航,十死无生。

    局面貌似大好,然而此时在不停上下起伏,犹如后世公园里海盗船一般的“狗眼”号艉楼内,气氛却显得有些凝重——几小时前,雷达观测到有气团正从东南方向袭来。

    夏先泽脸色苍白,气息杂乱,一副晕船后弥留的样子。此刻他眉头紧皱,紧紧靠在舱内的短椅上,有气无力得问道:“确定吗?不会是误报吧?”

    “肯定不是误报,雷达目前运转良好,风暴的路线图刚刚才打出来。”说话的是白鸿达,当初“为民请命”的勇士,他平时负责船队的电子仪器。

    夏先泽闻言后用指头揉了揉眉心,抬头看看船舱里或坐或站的五六位穿越者,咧着嘴向刘哲发问:“躲不过去吗?”

    “正好卡在航线上,躲不过去。”刘哲摇摇头,接着又补充道:“咱们这是沙船,扛浪性本来就是海船里面最差的,马上这场风暴虽说看上去强度不高,但是余波就够咱们喝一壶了,最好还是避避。”

    “这都几月了还有大风!”老夏捂着眉头无奈说道:“既然躲不过去,那还等什么,抓紧避风头呗,这算是出师未捷吧?真尼玛晦气……”

    ceo既然下了战略决心,其他人再不管这个晕船鬼嘴里念叨什么,纷纷开始行动。白鸿达这边拿起手咪就开始呼叫:“洞俩洞俩,这里是洞幺,注意跟我掉头,跟我掉头……”

    不久后,海面上两艘沙船开始在逆风中艰难掉头。好在船队此时距离悬山岛不远,掉头之后通过走之字形路线,一个多小时之后,两艘沙船好不容易驶进岛西的一处小海湾里。

    悬山岛在舟山群岛的最南端,穿越者之前练兵时,根据土著海员的报告,曾经在舟山所有岛礁都登岸详细考察过。眼下这个小海湾就是预案中规划的驻泊地之一,此地背山面海,船队可以驻泊规避菲律宾海方向刮来的风暴。

    进入海湾后,明人水手们敬畏的看着几个穿越者开始操作“龙尾”。随着马达的一声吼叫,沙船轻快的在狭窄的海湾里划了个圈,绕开了电子海图上早就标记好的礁石,然后落帆,开始靠岸,下锚。

    靠岸后不久,船上便开始组织人手上岸休整。其中有夏先泽这种晕船反应大的病号,也有“乙类”劳工。一队人脚下虚浮,摇摇晃晃径直往环抱着海湾的小山走去。后世这里是旅游区,怪礁林立,岩洞遍布。然而十七世纪的悬山岛还处于原始状态,渺无人烟,只有渔船偶尔过来避风。

    小山的海拔只有100多米,一行人在没膝深的杂草和灌木丛中没走多远,就看到电子地图上专门标记好的一处岩洞。两个打头的穿越者打开突击步枪上的战术手电,进去逛一圈后,示意病号组可以入内,然后劳工组被领到另外的洞穴。

    这处岩洞并不深,大约是地势高的原因,里面很干燥。洞内的面积有100个平方左右,足够这队病号休息过夜。

    很快几盏煤油野营灯点起来,不大的洞穴里一片光明。随行的水手在穿越者指挥下,喊着号子拉起了两顶“钢盔”——其实是两顶美式“哈德威尔”野营帐篷。

    半圆形,外面罩着网绳的帐篷,和经典的二战美军m1头盔简直一模一样,只不过放大了几百倍,看上去很萌的样子。

    每个帐篷里能塞5—8个人,几个高度晕船的穿越众被安排进一个帐篷。另外一个帐篷里是明人劳工里晕船反应重的——尽管出发前已经挑选过一遍,但是一到海上还是有人晕吐不止。

    没过多久,水手们就从其他溶洞里接了桶水抬过来,几颗二氧化氯净水片撒下去后,就开始捡石头搭灶拾柴,准备煮饭。

    第69节 靠近

    夏先泽天晕地转,已经吃不下饭了。哼哼唧唧趟一会后,让人从他私人行李里拿珍藏的咖啡出来泡……好吧,谁家领导没点怪癖呢?等到大伙吃饭的时候,夏总已经灌下去了两杯浑浊的,富含着二氧化氯,溶洞矿物质,以及反式脂肪酸的咖啡色不明液体。这之后某人终于消停下来,躺在不会摇晃的地垫上昏睡过去。

    老总倒下,其他人可是还要忙。尽管海风越来越强劲,陶正还是在风中带着人爬到了山顶,架起了折叠天线,然后打开电台开始发报。

    陶正的本行是四儿子店修车工,第二技能是业余电子爱好者。穿越后暂时没车可修,就在海军落脚,负责通讯联络。

    拜这个世界纯净的电磁环境所赐,陶正平时可以轻松的通过60w车载电台,在杭州城周边50公里范围内实现语音通话。然而现在就不行:悬山岛和塘庄基地之间的直线距离远远超过100公里,关键是这中间还有宁波附近的山系阻隔,所以眼下他只能用莫尔斯电码来给塘庄基地通报情况。

    好在这年头科技发达,不用培养发报员。陶正用笔记本联通数字电台和一个烟盒大的莫尔斯码转换器,然后在转译软件上输入汉字,一敲回车,电脑就自动把文字信息变成莫尔斯码发送出去。

    一边指挥着水手来回转动天线,一边敲键盘,陶正又重复发送出两组信号。没过多久,在滴滴答答的响声中,塘庄基地发来的回信就出现在笔记本的液晶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