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网游小说 -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在线阅读 - 第1102章

第1102章

    简夏撇撇嘴说道:“现在长安也都在讨论这个呢,上次江伦还和我讨论这个问题的。”

    崔若韵说道:“没有工业化生产,哪里有什么民族主义思潮,什么家在国上,那是不是因为在农业时代国家无法提供社会福利,依靠家族报团取暖才能生存下去。”

    崔若韵继续说道:“农业时代,大宗大族可以更好的抵抗天灾,就是我们刚进入工业化时代的时候,农村地区依然要多生儿子,有儿子才有劳动力,有劳动力才有人手种田,才能不被人欺负。”

    “其实宗族的衰退,是因为工业化导致的城市化,原子化的家庭出现后,大宗族自然就解体了。”

    简夏惊讶的问道:“现代社会不是也有什么大家族吗?那个什么娱乐明星,不就是某个宗族的子弟吗?”

    崔若韵笑着说道:“他那个能算什么宗族啊,顶多算是同姓的人办了一个交流会,你没看到大唐那些大家族吗?他们生产生活都聚集在一起,这才叫真正的宗族。”

    “不是说了吗,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药,城市化也是最好的铲除宗族的办法。”

    “城市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需要抱团在一起,就能生存下去,教育、医疗这些服务,也不需要通过宗族互助解决,那大型宗族自然就解体了。”

    “你自己家能活下去,你愿意和你家的亲戚住在一起吗?”

    “不谈亲戚一起住,如果你和江伦结婚了,你愿意和他父母住一起吗?”

    简夏立刻摇头说道:“不愿意不愿意,我可以请保姆!”

    “这不就是了,如果不是为了生存,谁愿意和家族聚居在一起啊,你看红楼梦里,大家族之间的矛盾有多少。”

    简夏连连点头,她觉得崔若韵说得很有道理。

    “原来城市化这么多好处啊。”

    “这是当然了,城市人口密度大,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能够提供更多的岗位,能够更低成本的提供教育和医疗服务,当然要比乡村更高效。”

    “而更高素质的城市人口,也能够从事更高级的岗位,创造更高的价值。”

    “虽然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但是一个产业工人能够创造的社会价值,肯定是高于一个农业人口的。”

    简夏又问道:“这和民族主义又有什么关系?”

    崔若韵答道:“当然有关系,工业时代,传统的家族关系解体,人们自然要寻找更高的认同。”

    “最早的民族主义,往往是从一座城市开始形成的,比如伦敦人会歧视外地人,伦敦就是一个层次的认同实体。”

    “对外的时候,伦敦人取代了家族姓氏,成为了另外一个符号,最早的身份认同就出现了。”

    简夏疑惑的问道:“大唐也是如此啊,比如我们自称陇右人,长安自称长安人那样。”

    崔若韵摇头说道:“不一样的,在工业时代,城市和城市是竞争合作的关系。伦敦的商品卖到巴黎,整个伦敦所有人都能从中收益,商人有钱赚,工人有工作,城市就有更多的钱进行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个身份认同扩大了整个国家,英国人通过殖民主义享受低价的方糖和咖啡茶叶,英国的海盗舰队掠夺商船给英国增加海军军费,从这个时候开始英国人这个概念才开始真正凝聚成功,也才有了民族主义或者爱国主义这个词。”

    “近现代的爱国主义,不是少数精英阶层的道德追求,而是一个国民身份能够带来的认同感和身份实惠,这不是单方面的爱,而是一种付出和回报的关系。”

    这下子简夏说道:“江伦也这么说的,如今陇右更像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地理概念了,陇右人反倒是看不起长安人了,啊哈哈。”

    “陇右商人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建立陇右会馆,免费让其他陇右人居住,各种冠以陇右名号的特产也畅销全大唐。”

    崔若韵说道:“确实如此,这就是初步的身份认同了。”

    简夏突然提起头盯着崔若韵说道:“没想到你竟然认同殖民主义?”

    崔若韵倒是淡定的说道:“工业党都是需要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的,如今这个时代,殖民自然是获取这些最好的办法了。”

    “不过也别着急,还有大唐这个庞大的市场可以发展,我们陇右最近的商品不是又好卖了吗?”

    随着战后的经济复苏,需求也开始恢复,陇右的商品又开始畅销起来。

    前段时间过剩的产能得到了消化,陇右的商人们将商品带到了更多的地方。

    轰轰烈烈的陇右机器再次加足了马力,同时玩家也在将更多地区拉入陇右的经济圈中。

    山丹牧场,这座大唐最大的牧场,如今已经成了陇右最大的畜牧业基地和奶业基地。

    经过两年的培育,郑和也在西域传来的奶牛品种中,和本地杂交出了一种产奶量大的奶牛品种,这种奶牛可以长期稳定的产奶,而郑和又拜托崔若韵搞出了一条巴氏杀菌的灌装生产线,经过巴氏杀菌的牛奶可以储存更长的时间。

    通过火车运输,这些牛奶送到了更多的城市,奶制品的加入让陇右新一代的个头有了显著的提高。

    山丹牧场如今在整个西域都打响了旗号,郑和谈下了一笔大生意,现在坐在前往可汗城的马车上。

    这辆马车是定期从张掖发车的班车,每天上午下午各有一辆向可汗城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