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在线阅读 - 第217章

第217章

    这倒不是他不心动,而是和简修文他们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纠结,决定先观望一番再说。

    毕竟现在跟着串连的队伍回城,走的不是什么正规的渠道,他们想再等等,看看回城后的知青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除了张友岁有同乡拜访,况叶这边同样也有同乡的知青来访。

    见到来人,况叶有些惊讶,竟然是当初下乡和一起他分配到丰水公社的知青。

    当初下乡的时候,两人在拖拉机上聊过几句,后面两人分到不同的生产大队,基本上就没怎么联系过。

    不过况叶倒是记得这名知青的名字,叫做曲远。

    虽然这几年两人没太联系过,但也不是一面都没见过,况叶有时赶集在场镇上见到过曲远,也会聊上一两句。

    对于曲远的邀请,况叶本来心中就有了决定,所以当时就委婉的拒绝了。

    对此曲远倒没劝说,他和况叶是没太联系过,但不意味这他不知道况叶的一些情况。

    况叶从□□年开始卖药,到现在六六年,已经有两年多,如今丰水公社下边的生产大队,或多或少听过他的名字。

    因此对于他选择留下,曲远也没有多意外。

    如此,回城这件事,况叶选择不回去,简修文、刘康民和张友岁正在观望。

    但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简修文他们也最终做出了决定。

    县城当初第一批去首都参与的学生团,半个月后回到了县城,此时正好是十月下旬。

    回到县城后,这群学生成为红/卫兵的重要成员,在县城掀起揪斗“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浪潮。

    大量的红/卫兵,以及所谓的“造反派”,组织了大量的人员,开始揪斗官员,冲击县委的相关办公地点。

    最终导致县政府,处于瘫痪的状态。

    县城的混乱,也波及到下辖的公社,就是丰水公社这边也受到不少影响。

    好在乔书记等公社的干部,以及公社的民兵和武装队,控制住了公社的局面,让丰水目前还算稳定。

    但一些公社的书记能力有限,职权甚至都在混乱中被夺取,导致整个公社一片乱斗。

    现在外面乱做一团,所有人此时心中都有些慌。

    而这个时候大串连已经完全失控,哪怕是中央在十月底已经有停止串连的指示,全国各地的学生仍然有人不断的加入其中。

    况叶还听说,加入串连的学生中,甚至还有些小学生。

    安琼县的知青,也趁着这个时机,又有不少跟着串连的队伍回城。

    之前来找简修文他们的苏长乐,也趁着这个时候和一些同乡的知青走了。

    走之前还来找过过简修文他们,虽然没能带着简修文他们一起走,却也说了回去之后,会讲讲回去后的情况。

    回城消息在知青间不断的扩散,丰水公社也出现了自行回城的知青,还留在当地的知青也蠢蠢欲动。

    而在这时候,时间也来到了十一月。

    十月低的时候,雨水终于不那么频繁,地里的土壤也干爽了不少,小队长陈繁荣就组织起队员们收红薯,在十一月上旬的时候全部收完。

    这一波红薯是七月中旬种下的,到如今也只生长了三个多月。

    这个时间比较短,红薯的产量自然是比不上春末种植的红薯,产量只有正常的气候条件下的八成。

    红薯收完,产量也快速的统计出来,比起况叶他们之前预估的还要少一点。

    这样算下来,今年全年的粮食产量,只有正常年份的四成不到。

    粮食产量的统计出来后,九大队的所有人都不由的苦笑一声。

    不足四成的产量,虽然可以免缴公粮,但这点粮食哪里够整个大队的人嚼用啊。

    而且现在外面那么乱,县政府都瘫痪了,这救济粮的事怕事也难了。

    一想到这,所有人都愁的不行。

    看到这样的局面,简修文他们也有了决定。

    “叶子,我和康民想好了,我们准备回城。”这天晚饭过后,几人聚在堂屋的时候,简修文叹了一口气,说出他和刘康民的决定。

    “叶子哥,我也要回锦城了。”还不等况叶开口,旁边的张友岁也开口道。

    第118章

    听到简修文他们决定回城, 况叶并不觉得意外。

    就算是他这个知道后面大致发展的人,面对这个机会都心动过,更何况几乎看不到希望的简修文他们。

    “叶子,我们都决定回城, 到时候只剩下你一个人, 你要不要也...”

    三人决定回城, 到时候只剩况叶一人, 刘康民想到这, 就想劝况叶要不要改变一下之前的决定。

    关于况叶不回城的决定,他和简修文他们是知道的。

    不过现在外面的局势混乱, 刘康民还是有些担心一个人留下来的况叶。

    “康民哥,我早就决定了。”况叶坚定的摇头,他知道刘康民未尽的话语是什么。

    “唉,那好吧。”见此,刘康民也就不在多说, 他其实知道况叶和他们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就算留下来,况叶也能把日子过好。

    九大队五个知青,陈繁仪本家就是这里,下乡之后就住到了亲戚的家里,后面为了方便行医, 大队上甚至给她单独准备了一处住所。

    回城这件事,当然也有海市的知青找到陈繁仪,但刘康民听说, 陈繁仪那边已经拒绝了,她是不打算趁此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