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历史小说 - 八零致富从做彩灯开始在线阅读 - 八零致富从做彩灯开始 第20节

八零致富从做彩灯开始 第20节

    贺志华拉着凤宁的手:“就让明明去吧,你先吃东西。”说着把她压在了桌子前的凳子上,亲手打开了保温桶,“快尝尝,这是你叔叔自己做的。芝麻馅儿的,你看看好不好吃。”

    凤宁没想到盛重远一个商务局局长,竟然会在家洗手作羹汤:“那我尝尝。”

    凤宁拿起调羹舀了一个,汤圆还温热着,咬一口,满嘴香甜,她笑眯眯地说:“好吃!叔叔的手艺真好。”

    盛重远笑呵呵地说:“喜欢那就都吃了。”他将手里的东西放在桌上,转身去欣赏凤宁做的花灯了。

    “对,好吃就都吃了。”贺志华坐在凤宁旁边,看她吃汤圆,一边跟凤宁闲聊,其实是打听她的情况,多大了,家是哪儿的,家里有多少人,父母是做什么的,等等。

    凤宁听说她母亲去年去世了,有些遗憾地说:“那真可惜。我听明明说,你上过高中?”

    “对,妈妈去世后,我就辍学了。”凤宁说。

    “还想不想上学?想的话,叔叔和阿姨资助你完成学业,学费和生活费我们都包了,直到你不想读为止。”贺志华说。

    凤宁轻摇了一下头:“我不想上学了,谢谢阿姨!”她若真是十七岁,没准还可以去上学,可她已经太久没上学了,学校里学的那些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基本是拾不起来了。

    贺志华脸上露出些许遗憾,又说:“等市里哪个单位招工了,我和你叔叔帮你留意一下,给你找份工作好不好?”

    盛氏夫妇显然是想报答凤宁的恩情,凤宁也知道他们夫妇是真有这个能力,但她并不想挟恩图报,便说:“不用了,谢谢阿姨。”

    “那你想学点什么?我知道你会做灯笼,也做得很好。但灯笼终归是节气物品,平日里并不好卖,收入不稳定,没法保障生活。还是要学点正经本领。”贺志华温和地说。

    凤宁有些犯难,她要不要跟她说,自己就只想做灯笼呢?

    过了片刻,贺志华突然说:“小凤你对中医感兴趣吗?你要是感兴趣,就来跟着我学中医吧。中医跟西医不太一样,是经验学,学个四年五年,差不多就可以出师了。以后技术到家了,可以自己去开诊所。”

    凤宁听到这里,说实话,很难不心动,这是她从前无法接触到的资源。她对中医确实有兴趣,但她并不想改行,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毕竟中医靠的不仅是兴趣,还有天赋和悟性,但她可以确信自己是一个好灯彩设计师。

    贺志华见她不说话,便说:“你慢慢考虑,考虑好了再告诉我。做中医学徒的话,最初几年是没有工资收入的,叔叔和阿姨会资助你到能够独立行医为止。”

    这简直就是掉馅儿饼的好事,凤宁犹豫了许久,还是说了实话:“阿姨,我还是想做灯笼。我喜欢做这个。”

    贺志华惊讶地看着她:“你学中医,也不耽误你做灯笼啊,你可以把

    做灯笼当兴趣爱好。你也知道,灯笼的季节性太强,局限太大了,不适合做固定职业。”

    凤宁想了想,说:“我这次参与了灯展的布置,看着这么多人来赏花灯,这么多人喜欢我做的花灯,觉得很有成就感。彩灯跟中医一样,都是咱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我想把彩灯一直做下去,让后代子孙都知道我们的祖先曾经有多么高雅的审美。国家改革开放了,国外的很多东西都会慢慢进来,以后传统文化会经受巨大的冲击,我们年轻人要是不去传承,这些东西可能就会在我们这代消失了。”

    贺志华听得更为惊讶了,这怎么也不像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会说的话,看问题之长远,虑问题之深,实在是令人惊叹,她不得不赞许地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

    贺志华大约猜到凤宁是不会听自己的劝了,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反而是聊起了灯笼的制作。

    闲聊中,凤宁吃完了汤圆,便要去招呼客人,盛世安正好回来,他买了一份担担面,还加了两个荷包蛋:“快吃吧。”

    “对,赶紧吃。”贺志华把面条推到她面前。

    凤宁刚吃了汤圆,已经快饱了,面对这份加量的面,不一定吃得完,但又不能拂了人家好意,只好硬着头皮吃下去。

    等凤宁好不容易吃完面条,那边盛家父子已经帮着卖了好几盏花灯,卖的还都是贵的,好看的,而且价钱比凤宁自己卖的还好。

    盛世安等她吃完,又主动去给摊主送碗筷。

    凤宁说:“阿姨,你和叔叔去看花灯吧,这里我自己来就行了。”

    贺志华说:“这里客人这么多,你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凤宁笑着说:“那让明明留下来帮我好了。”

    盛世明接话:“对,爸妈你们去玩吧,我帮姐姐卖花灯。”

    贺志华闻言笑起来:“行,就把他留这儿,我和你叔叔去逛逛。阿姨的提议是有效的,你什么时候想通了,就来找我。阿姨在人民医院中医科上班,姓贺,你去了就说找贺志华,医院的大夫和护士都知道的。”

    凤宁真诚地跟她道谢:“谢谢贺阿姨!我会好好考虑的。”

    贺志华拿过桌上的帆布书包和那兜水果,说:“这些是阿姨给你家长辈和弟弟妹妹们准备的,一点小心意,你收下,带回去给他们尝尝。”

    凤宁当然不好意思收,双方推辞了一番,最后凤宁还是推却不掉对方的好意,只得收下,将东西放进背篓中。

    贺志华和丈夫离开凤宁的摊位后,跟丈夫说起了刚才跟凤宁说的话:“我想送她继续读书,她说不打算上学了。我想让她跟我学中医,她也不感兴趣,说就想做灯笼,要传承彩灯文化。我听着都着急,学中医多好啊,一辈子都受益,家里人的健康也就有了保障。我看那孩子主意正得很,不好劝。”

    盛重远说:“她年纪小,可能考虑不到这么周全。不过她的灯笼确实做得好。手巧,心也灵。是个聪明孩子。”

    “是啊,我就是看她心灵手巧,又上过高中,才觉得她应该适合中医。要是只做灯笼,也就过年这阵子才能卖,难道就指望这点手艺生活?她要是学了医,以后不就是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贺志华有些感慨。

    盛重远看了一眼热闹非凡的灯会,说:“这灯会不是灯笼厂主办的吗?她喜欢做灯笼,看能不能让她去灯笼厂上班。”

    贺志华还是觉得遗憾:“灯笼厂的效益好吗?我看没什么前途。”

    盛重远笑道:“老婆,我们成年人,考虑问题非常现实,选择一个行业,要看它有没有前景,有什么好处。但是年轻人做事,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喜欢,就跟世安一样,当初也是非要去当兵,谁拦得住?也未尝不是出路。她要是真的坚持要做灯笼,咱们就把利弊都给她分析清楚,她还坚持如此,就让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以后我们也就只能随她去了。”

    贺志华叹息:“罢了,我们也算是尽过力了,这份人情咱们终归是要还上的。”

    元宵节晚上,人民公园被观灯的游客挤得水泄不通。凤宁的摊位也被游客挤爆了,她和盛世明根本就忙不过来,所幸盛世安很快就回来了,三个人才勉强招呼过来。灯笼一盏盏被人买走,才九点多,灯笼就卖完了,最后就剩下那盏龙灯了。

    不是没人买,但都被凤宁拒绝了,因为早就答应要给盛世安的。

    凤宁将花灯递给盛世安:“这个归你了。”

    盛世安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大团结:“钱你收着。”

    凤宁将他的手退回去,摆手莞尔一笑:“不要钱,送你了。这两天你帮了我那么多的忙,我也没什么好报答你的,给你钱你肯定不会要,就送你这盏龙灯吧。”

    “照你这么算,哪里算得清。你救我一命,还送我一盏灯,我欠你的岂不是更多了?”盛世安说。

    凤宁笑道:“咱们是朋友啊,朋友之间哪能计算得一清二楚的,都是欠来欠去的。算得一清二楚的,那就不叫朋友,那是做生意。没有你和明明帮忙,我今晚哪能这么顺利地卖完花灯。好啦,现在灯笼都卖完了,我们去看花灯吧。明明,你的螃蟹灯呢?”

    盛世明嘿嘿笑:“没带来,我怕人太多,挤坏了我的花灯。大哥,姐姐,咱们去看花灯吧!”

    盛世明一手拉着起一个,凤宁将背篓背起来,又推起自行车。

    盛世安站在原地,还在想刚才凤宁说的那番话,朋友之间是要欠来欠去的么?他低头看着手里的龙灯,嘴角扬了起来:“好,一起去吧。明明,灯笼你拿着。凤宁,背篓给我。”

    三人结伴去看花灯。

    公园里灯火通明,白天看花灯,还觉得做工有些粗糙,但晚上在灯光的映照下,那些小细节都可以忽略了,只剩下璀璨的灯光效果,看起来真是美不胜收。

    凤宁笑着说:“明明,你回头是不是要写观花灯的作文?”

    盛世明听了哈哈大笑:“你怎么知道的?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周记,让我们以元宵节为题。我就打算写元宵观灯了,多好的题材啊。我还可以写帮你卖花灯。”

    盛世安问凤宁:“你的灯笼都卖完了,明天是不是就要回去了?”

    凤宁点头:“应该吧,我那摊位空着不太好,我回头跟灯笼厂的人说一声,让他们去摆摊。”

    “有点可惜,你应该多做一些的,再多也能卖完。”盛世安说。

    “是啊,我也没想到会参加灯展,所以准备得不够充分。”非是凤宁不想多准备些,是真的时间来不及,她已经抓紧一切时间了。

    元宵节过了,最好的卖灯笼的时机已经过去了,下次卖花灯起码要等到中秋节了。接下来,凤宁得为自己的出路打算了。

    第26章 计划  从前凤宁做彩灯, 基本没主动招揽过业务。因为戴师傅名气大,哪里需要花灯,人家就上门来请他, 戴师傅就带着她这个徒弟上门去做花灯。花灯不便运输, 基本是去当地现做的。

    现在她是个无名小卒,空有一身手艺, 只能主动出击。她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灯笼, 到时候就主动上门去推销,最好是找几个帮手,组成一个团队,毕竟一个人扎灯笼速度太慢了。

    看完灯展,盛世安兄弟俩把凤宁送回招待所,这才回家去。

    回到房间, 凤宁从背篓里拿出了盛家给的那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大书包,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盒麦乳精、一条中华烟和一瓶茅台酒。

    这些东西加起来可不便宜,凤宁顿时感到有些烫手,打算明天把东西给退回去。

    她又把这两天的收入清点了一下, 两天一共赚了276.8元。如果货源充足, 三天下来赚个三四百应该不成问题, 可惜没货了。

    凤宁躺在床上,想着该怎么分配这笔钱。过年

    前钱和时间都紧张,没来得及给父亲和弟弟妹妹们做新衣裳,现在有钱也有时间了, 就给他们做一身新衣裳吧, 他们也为做灯笼出了不少力。

    她还打算给家里装电灯。其实村里早几年就通电了,电线也拉到了家门口, 可马老太认为装电灯要钱,每个月还要交电费,愣是没同意安装,家里就一直点煤油灯。

    没有电实在太不方便了,弟弟妹妹在灯下写作业也影响视力,她在灯下做灯笼也费眼睛。这次无论如何都要装上。

    剩下的钱,她要留着做事业启动金。如果要出去揽生意,差旅费是免不了的。

    凤宁勾勒着未来蓝图,倦意上来,沉沉睡去。

    第二天起来,凤宁将自己的东西都收拾好,把床铺得干干净净,到前台办理退房:“我今天退房,今晚就不在这里住了。麻烦帮我算一下房钱是多少?106号房。”

    前台拿着登记本翻看了一下,说:“106号房的客人吗?这里备注的你是肖主任安排住进来的客人,不用给房钱。”

    凤宁说:“19号到21号,是肖主任邀请我来协助布置灯展,算是公务,房钱可以不给。前晚和昨晚,是我私人原因住在这里,所以这两晚的房钱还是要结的,不能占公家的便宜。多少钱?”

    前台非常诧异,这年头哪有有便宜不占的人,她对凤宁倒是多了几分佩敬佩:“既然这样,那我会跟领导好好汇报的。三块钱一晚,两晚就是六块钱。”

    “谢谢!”凤宁掏出六块钱,结了房费。

    出了招待所,凤宁直接去了市政府找盛重远和肖达,她没灯笼可卖,今天要回去了,得跟肖达打声招呼。

    她先等到了盛世安的父亲盛重远。

    “盛叔叔早!”

    “小凤你怎么在这里?”盛重远亲切地问。

    “我是来找您和肖主任的。”凤宁说。

    “找我们有事?”盛重远问。

    凤宁说:“能去你办公室说吗?”

    盛重远把她带到自己办公办,凤宁从背篓里拿出大书包:“盛叔叔,我昨晚回去看了一下,这些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盛重远一看,说:“这是你贺阿姨准备的,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千万要收下了。”

    “那些水果我就收下了,这些烟酒太贵重了,我真不能收。”凤宁将袋子放在桌上。

    盛重远连忙摆手:“你不收也不行,你把东西留在这里,别人还以为你是来走后门给我送礼的呢,你这是要让你盛叔叔犯原则性错误啊?”说到这里他笑了起来。

    凤宁也觉得这个场合不太合适,可她也不知道他家在哪儿,不然不会拿到办公室来还。

    盛重远将书包放进背篓里,说:“收着。比起世安的命来说,这又算什么?我知道你救他并不求报答,可我们做父母的,要是谁救了我儿子,我们一点表示都没有,那还算为人父母吗?小凤同志,你要理解我们做父母的心情。”

    凤宁只好收下,并再次道谢。

    盛重远说:“你是不是还要找老肖?他今天应该去人民公园了,不会来办公室。”

    凤宁说:“是的。我的灯笼昨天不是卖完了吗?我今天就不去参加灯展了,是肖主任叫我来的,我觉得应该跟他说一声。”

    “是该跟他说一声,你去公园找老肖吧。回去的路上要注意安全。”盛重远嘱咐她。

    “嗯!盛叔叔再见!”凤宁告别盛重远,骑车离开。

    到公园后,凤宁先见到了吴昌德,她主动跟吴昌德说起了自己今天要回去的事,让灯笼厂把她那个摊位也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