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书院 - 言情小说 - 元配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33

分卷阅读233

    道消息,可你看如文先生、楚教授,都是极有学问、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还安安稳稳的,咱们有什么担心的呢?我觉着,他们肯定比咱们消息灵通,什么时候他们要走,那才是要紧的时候。”

    秦殊一拍脑门儿,“我倒忘了这个。”

    秦殊一向与文太太交情不错,她买些礼物去看望了一回文太太,回来就给家里打了电话。秦太太担心女儿担心的不得了,好在,秦殊现在长大许多,把自己的分析同妈妈说了,秦太太倒也没听到日本兵会入关的消息,仍是不放心,“你还是回上海来吧,想做事在哪里都能做。等你回来,我让你爸爸给你在政府安排个职位,也很体面的。”

    “我事业在北京,才刚起步,只要政局没什么大变化,我就先留在北京了,妈妈。要是凭家里安排职位,我早回去了。我花边儿厂刚有起色,妈妈你可别拖我的后腿啊。”秦殊说起来是胆子极大的女孩子了,东北兵退出东三省,山东那里芨芨可危,接下来就是北京城了。秦殊这种明明家在上海,听过陈萱的判断,再亲自去文家走了一趟后,秦殊就能留在北京,这等胆量,平常大家闺秀断然没有的。因为,秦殊不是没有退路的人。

    有退路,还能留下,可见秦殊之胆大。

    东北的局势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糟,但也没有想像的那样好。

    魏时是跟着直接和关外的傅掌柜一家,坐火车回的北京。虽则形容有些消瘦,却也不算离了格,比起那些是蜂拥至北京的东北难民,魏时仍是体面的。

    至于傅掌柜,拖家带口,非但体面,人丁也很兴旺啊。

    是的,傅掌柜在关外这几年,小老婆小儿子小闺女的都置办下了。

    关外的铺子在傅掌柜和魏时回北平前就低价处理了,因处理的仓促,钱自然是没多少的。好在,也没什么账,账是做平了的。如此,就是什么都没有的,就两个人回来了。

    魏老太爷虽庆幸长子平安回家,可想一想关外生意,当真气的险没再病一场。魏年倒是安慰他爹,“好在大哥总算回来了,先前屯的布也赚了一笔。做生意可不就这样,有赚就有赔。”

    要不是先时屯布赚一笔,魏老太爷心里不能这样沉得住。倒是傅掌柜,不知哪儿来得的大脸,还想在北京的铺子里谋个差使,魏老太爷如何能应,给些路费打发他回乡了。让魏年意外的是,这路费,魏家给,傅掌柜还真收了。

    魏年私下同魏老太爷说,“那女人我见过,穿金戴银,傅掌柜这里怕是没什么积蓄。不然,也不能这般不要脸面。”

    魏老太爷嗤一声,“他要是有积蓄,也就不会把生意直接做垮。”

    魏老太爷心情不大好,关外生意是一方面,如今日本人占了东三省,关外生意不好做,铺子关了也没什么,好在人平安了。魏老太爷生气的是,长子去关外这一年多,刚开始生意还有起色,后来明显是入了傅掌柜的套儿。这怎能不令魏老太爷着恼!

    至于父亲大哥私下是如何说的,魏年便不清楚了。

    总之,魏时从关外回来,魏年也松了口气,转头又将精力放到生意上去了。

    魏年一直有跟容扬通电报,魏年倒不是关心东北局势,魏年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商人,他比较关心的是时局对于生意的影响。容扬的回复是:安心生意。

    第147章 捐款上

    陈萱知道后来会闹日本鬼子, 但九一八的事, 她并不清楚。她知道魏时去关外,然后,又回到北京的事,其他的, 就一无所知了。上一世极少迈出魏家那扇黑漆大门的她, 不清楚上一世的街上是不是也有这许多衣衫褴褛的难民以及面黄饥瘦、目光沉默的乞丐。所有的色彩都是清一色的黑灰白,这深秋的风刮走了这一年中秋节所有的喜庆,如魏时这样平安回家的, 已是不幸中的大幸。而在关外有亲眷的,亲人该是何等的担忧与牵挂。这些情绪,魏家人再清楚不过。

    所以, 即便是关外的铺子关了,魏老太爷仍是带着一家人, 过了个阖家平安的安心的中秋节。

    就是,物价暴涨的现下,魏老太太提出以后都改蒸二合面儿馒头, 节约米面好过日子。就是那定的牛奶, 魏老太太也吩咐魏年停下,暂不要定了。因为什么都在涨价, 牛奶也是同理, 现在奶价涨了五成, 魏老太太心疼钱。不过被魏年否决了这事儿, 还不至于, 家里米面够吃三年的,何况,订牛奶也没多少钱。

    魏老太太一向是听儿子丈夫的,见魏年这样说,丈夫也没反对,她也没坚持。陈萱则有些惊讶,她记得,上辈子一段时间,魏家女人是改吃白面玉米面掺着的馒头的,现在寻思寻思,大约就是这段日子,后来又改回了白面。倒是这一次,家里米面备的充足,魏老太太的提议并没有奏效。

    陈萱依旧按部就班的店里老宅两头儿跑,家里每个人也都是这样,做生意的做生意,上学的上学。就是受物价暴涨的原因,店里的生意大不如前了,现在的热销货是食物,市场上的粮价节节攀登,较之以前,几乎翻了一番,所以,也不怪魏老太太要吃二合面儿省米面,现在的米面,真的太贵了。不过,在陈萱的记忆中还有好几年的太平日子,陈萱认为,只要日子太平,粮价应该会慢慢的降下来。

    如魏家这样小有家资的人家是不必担心吃不饱肚子的,但是,那些家资不丰的人家,如房东许家,现在已经是玉米面掺着高梁面吃了。陈萱会知道许家伙食,并不是她过去瞧见了,这年头过日子不容易,很少有人会在别人家吃饭的时候过去。不然你去了,人家是不是要留饭?讲究的人不会办这样的事。

    陈萱会知道是因为,她闻见味儿了。玉米面掺高梁面蒸出的窝头的味儿,这味道,陈萱两辈子都闻了不少年,她从小在二叔家就是吃这样的窝头。陈萱有些奇怪,先前提醒过许太太要存些米面,现在陈萱比较忙,去许家的时候就少了,可这样事,她不会不提醒许家一声。再说,许魏两家一向交好。自家存米面的事,魏老太爷把交好的亲戚朋友都知会了,自不能落下许家。许家怎么就难至此了呢?

    陈萱傍晚喂过孩子,算着许家该吃过晚饭,就过去了一回。

    许太太一向挺喜欢陈萱,还是近来陈萱忙了,又搬到王府仓胡同儿那一块儿,才过来少了。许家今年菜园子种的早白菜已经收了,晚白菜和萝卜都长得极好,看一回菜园子,陈萱是私下悄悄跟许太太打听的。许太太笑,“我们老爷前儿还念叨,说得你提醒。现在家里粮食并不愁,就是也不知会闹到什么时候。北京就这样,一不太平,粮食就要涨。眼下虽说粮食足够,也得多备着些。”

    陈萱这才放心了